2022年,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的3000亩“超级棉田”喜获丰收。这片棉田,是巴州极飞农业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巴州极飞”)打造的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试验田,从种到收只有两名员工负责,已经连续试验两年。
与传统种田方式相比,这3000亩“超级棉田”亩均投入大幅降低,节本增效明显。走近“超级棉田”我们发现,在“超级棉田”的背后,是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农业技术的强大支撑。这些新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正在孕育和创造无人化科技种田新模式。
两年实践 数据令人惊讶
2021年4月22日,新疆巴州极飞在尉犁县举行“超级棉田”发布会,正式启动国内首个无人化棉花农场项目。在视频中,一位老棉农对着镜头说了句“胡说八道”之后咧嘴笑了:“我们不是机器人。”
“巴州是新疆棉花种植大区,种植面积几千亩的大户多得很,很多人都不相信巴州极飞的这个事能成。”1月4日,尉犁县古勒巴格乡古勒巴格村种棉花20多年的种植大户崔永峰说,“一般来讲,3000亩棉花的种、管、收,最少也得有20名长期工,繁忙时节还要请短期工。当时这个公司说准备派两个没种过地的小伙子全程负责,大家都觉得不可能。”
能不能成?这是一个挑战。
2021年是“超级棉田”第一季,因遭受风灾,棉田可采收面积只有50%多,平均亩产254公斤。2022年,巴州极飞解决了苗期防风问题,并总结经验实行技术优化,可采收面积达100%,平均亩产403.6公斤,比2021年提高149.6公斤。第二季新棉的马克隆值均达到A级,绒长30毫米左右,这两个指标达到了优质棉标准。
在投入产出效益方面,“超级棉田”的性价比很高。测算表明,“超级棉田”第一季完成智慧农业硬件设施和农机等一次性投资后,后续只需做好日常维护,投入很小。2022年“超级棉田”第二季,相较周边大户传统棉田,亩均节省人力费用175.3元,种、水、药、肥及其他生产资料每亩节省411.2元。而实现这一切,仅需每亩地多投入166.9元的智能设备改造、维护费用。含地租后,综合整体亩成本降至2378.7元,相较于周边大户传统棉田,每亩降低了419.6元。
数据的背后,显示了“超级棉田”的农业生产效率在大幅度提升。巴州极飞的母公司是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飞科技”)。2022年10月11日,在瑞典举办的“2022年环境健康全球峰会”上,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以“超级棉田”为实践案例,在线分享农田数字化管理的中国经验。他说:“通过‘超级棉田’两年的探索实践,逐步验证在极飞智慧农业技术的赋能下,无人化管理模式完全可行。2023年,极飞科技将进一步改善‘超级棉田’里薄弱的技术环节,克服不可预知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种植的挑战,提高管理无人化率,进一步降低种植成本。”
呼叫总部 科技支撑不简单
巴州极飞负责管理“超级棉田”的,是两名从未种过地的“90”后小伙——艾海鹏和凌磊。
从表面上看,有农业无人机、农业物联网和智慧农业管理系统为依托,他们两人种地很轻松。棉田浇水、施肥,别的棉农在地里忙乎,他俩在房间里吃着火锅,点一通平板电脑或者手机上的APP,就把活干了,不仅省事,而且很精准。打药杀虫,别的地块轰隆隆开进去喷药机械,他俩在手机上发指令,无人机自动起飞、自动洒药、自动返回,他们一边打着篮球,一边也就把活干了。
种地就像打游戏,似乎很轻松。但是这仅仅是表象,在背后,是极飞科技吃了不少苦、踩了不少坑,才摸索出来的现代农业创新模式。
创新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俩小伙的日常工作也不轻松。棉苗防风、病虫害提前预警、杂草“点防点治”……区别于传统农业的田管,在智慧创新的背景下,种、管、收更需要做到高效精准,同时还要全力降成本。要达成这些目标,背后的科技支撑并不简单。
艾海鹏和凌磊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从前沿发现问题并从4500公里之外呼叫总部,获得一个个解决方案。
实际上,极飞科技的产品开发团队、科研团队常常奔波于两地,为“超级棉田”的成功而努力。特别是其中的科技研发成果,凸显了这种努力的价值。
在极飞科技的一份资料上,概略描述了“超级棉田”第二季的5项科技成果:“棉麦分播”制造“微型防风工事”防风灾;基于物联网设备监测到的棉田环境数据,实现病虫害预警、全程飞防,大幅降低施药量;遥感无人机巡田,生成除草作业处方图,分类定点除草,杂草防治率达98%;基于遥感无人机的高效调控技术,可在一天内完成3000亩棉株的株高监测,高频次的检测,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依据;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确保整体水肥均匀度,并实现了科学化的精准减量减施。
“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每一株棉苗棉株的数据都记录在案,每一个地块都可以实现精准管理。2022年,‘超级棉田’收益近300万元,这就是智慧农业的力量。”艾海鹏说。
孕育突破 新模式正在路上
“智慧农业本质上是一种农业耕种方式,不是由一个软件决定的,而是一套生态体系,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今年元旦前,极飞科技创始人兼总裁彭斌以“超级棉田”为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了对智慧农业的思考。
数字赋能正在深刻改变传统农业。在新疆,伴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持续推进,智慧设施农业建设方兴未艾,农田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技术不断推广,北斗导航精量播种、无人机植保广泛应用,种采收全程机械化水平年年提升。智慧农业、科技创新,为新疆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超级棉田”的意义,在于探索和创造了一个集合以上优势、拥有独特技术、实现模式创新的新疆棉田种植新模式,成为值得参考的数字赋能农业新样本。
尉犁县是全国优质商品棉基地,棉花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在60%以上。随着智能化、信息化农业新科技的广泛应用,尉犁县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8.7%。许多棉农流转了土地,或创业或务工,不再被土地束缚。
“土地的规模化种植,必然要求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这为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提供了新的动力和需求。”尉犁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副局长张晓冬认为,“超级棉田”连续两年都获得了成功,是种植模式、管理模式、技术支撑共同发力的结果。这种新模式,标志着尉犁县农业智慧化水平又迈上了新台阶,尉犁县将加快推广普及,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更强大的动力。
专家指出,随着以生物育种、生物农药等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和以5G技术为支撑的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正孕育着重大突破,其方向是生产装备化、装备数字化、监管网络化、管理智能化和作业无人化。无人化生态农场将成为未来全球农业的发展趋势,谁能抢占这一巅峰,谁就可以引领未来世界农业发展。
“2023年,我们将总结出一套可大规模应用的商业化种植管理模式,让更多的棉农和企业也能用上这套模式,从而提升新疆棉花的效益、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彭斌说。
附件: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xw/qg/202301/t20230106_6418427.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