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早上7点,市农科院水稻所副所长、市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黄桃翠从中心城区出发,带领市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成员赶往南川区东城街道三秀社区。
“前段时间受疫情影响下不了田,好多科研数据都缺失了,我着急得不得了。”前一天的复工日,黄桃翠第一时间召集生产会布置工作,安排团队尽快到南川、垫江、潼南等油菜科研基地,将杂交组合材料指标数据采集回来进一步研判,并对当下苗后期生产进行指导。
8点多钟,9名专家抵达三秀社区的油菜基地后就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这里是油菜“癌症”——根肿病的高发地,前期重庆气温偏高,更容易导致发病,因此黄桃翠先查看了油菜长势。
在油菜基地放眼望去,团队培育的抗根肿病品种“庆康1号”“庆康2号”长势喜人,绿油油的油菜壮实、紧凑。但也有部分农户种植的油菜发病,植株稀疏且矮小,根部肿大。
这让黄桃翠心里一沉,当即向当地的产业负责人“支招”:“我们科研地里的苗子前期栽得密,你们可以移一部分出来拿去栽,能补救一点是一点!”
查看完根肿病,黄桃翠又开始查看今年选育的早熟杂交组合材料生长情况。
近年来,黄桃翠重点攻关的方向是选育聚合高含油、抗根肿病、早熟等性状的油菜品种,就庆康1号、庆康2号来看,高含油和抗根肿病都已实现,而在此基础上实现早熟就成为关键。为了这个目标,今年初黄桃翠团队成功从重庆油菜材料库中筛选出了一批生长期在180天左右的早熟材料,并着手杂交。
当看到栽种的早熟杂交组合材料部分已经抽薹,有些极早熟的甚至已经开花,黄桃翠欣喜万分。“很不错,目前看来效果比较理想,就看后期抗菌核病能力如何了!”她赶紧组织团队成员和村民对植株高度、植株粗细、叶片数量、根肿病发病率等指标进行测量、测算并记录。
黄桃翠介绍,通过同一植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指标对比,以及同一个杂交组合在大田和实验室里的指标对比等多个维度的比较,将对接下来品种选育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天,黄桃翠团队共对近800个杂交组合材料的相关指标作了测量和记录。次日,她又将赶往垫江继续“追数据”。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zwdt/202212/t20221208_1136600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