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粮食书刊 > 正文

冬季棚菜抗逆性差安全选药打药这样做

发布时间:2023-01-01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冬季,棚内湿度高,光照少,温度低,适宜灰霉病、菌核病、霜霉病等喜湿性病害发生。一旦遇到连阴天,病害暴发,往往很难防治。病害重在预防,然而,冬季蔬菜抗逆性差,药害等问题发生多,选药用药要特别谨慎。
重点使用保护性杀菌剂
市场上药剂种类很多,尤其是杀菌剂,常用的就有百十个品种。选择合适的杀菌剂,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预防病害时,菜农应重点用好保护性杀菌剂。
相比于内吸性杀菌剂,保护性杀菌剂基本无内吸性,主要通过在植物表层形成保护膜,提前杀灭病菌起到作用,触杀性强,不容易产生抗药性,药效稳定,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更小。因此,用好保护性杀菌剂,对减少冬季病害非常重要。
常用的保护性杀菌剂包括铜制剂、代森锰锌、百菌清等等。想要充分发挥保护性杀菌剂作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1.喷洒均匀。保护性杀菌剂无内吸性,喷洒后药剂就固定在原位置,因此喷洒保护性杀菌剂时一定要均匀。喷药器具要选择压力大、成雾性好的喷雾器,有时喷药后可发现叶片上有较大的药点,就证明喷雾器具不符合要求,严重影响药效。
杀菌剂选择时,优先选择悬浮剂等颗粒更小的剂型。喷雾时,低浓度慢喷要比高浓度快喷效果更好,喷头向上比喷头向下效果更好。
蔬菜生长快,而保护性杀菌剂不具有内吸性,对刚长出的新叶不具有保护性,要注意连续喷洒。一般来说,在病害高发期应每隔5-7天喷药1次。
2、分阶段对症用药,充分发挥保护性杀菌剂优势。预防病害或在病害初发期,单用保护性杀菌剂即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病害发生后,保护性杀菌剂也是主要的辅助治疗药剂,可与内吸性杀菌剂配合,防治效果更佳。
在病害高发期,要加强对蔬菜生长情况的监控,尽量早发现,早用药,确保控制病虫害于暴发之前。抓住病害高发的时间和地点,是监控蔬菜病害发生的关键。观察时间最好定在拉棚后,地点则是棚前脸和放风口下两个。还要注意根据高发病害种类,选择对症的保护性杀菌剂,如灰霉病、菌核病用氟啶胺、咯菌腈,卵菌病害用氰霜唑,叶部斑点用百菌清等,细菌性病害用铜制剂。
预防药害选药用药有技巧
近年来,随着病害加重,用药增多,复配种类增加,药害的发生也日益频繁。如何才能减少药害发生呢?
1.选用安全性更高的药剂。无机铜、唑类等药剂相对更容易产生药害,无把握时减少使用。优先选择广谱高效的杀菌剂,如生物菌剂等,是减少药害发生的根本。
2.减少复配药剂的数量。将几种农药混合使用,可节约人力、时间,并可起到兼治、增效和延缓抗药性的作用。但不少菜农对此有误解,认为一种农药治不住病、贪多求全,防治一种病害就混配三四种农药。有时一次喷药,就混合杀虫剂、真菌杀菌剂、细菌杀菌剂、叶面肥等数类,这容易引起反应、改变药剂原有性质或增加农药浓度,产生药害。其实,只要对症下药,防治一种病害用1-2种农药足够了,混加更多农药没有必要,也增加了药害产生的可能,得不偿失。
3.注意喷药速度、时间等。苗期及花期、幼嫩组织及徒长植株,组织幼嫩,抗逆性差,容易出现药害,使用要谨慎。喷雾时间、棚内温度等对药害也会产生很大影响。喷药时,行走速度要均匀,掉头时关闭喷雾剂,避免两头喷药过重,更要避免剩余药剂后重复喷药。
4.多种用药手段搭配。冬季通风少,湿度高,病害高发时,使用普通喷雾器往往一亩大棚就需要五六桶水,对降低棚内湿度不利。遇到阴天等恶劣天气,棚内病害高发时,要选择多种用药渠道,除喷雾外,还应搭配喷粉、空气消毒片、烟剂等多种手段。不同的用药手段,特点不一样,往往可以起到互补的效果。
喷施农药注意这些问题
1.身体正前方切勿“之”字摆动喷雾。该方式的缺点是身前喷药,人在喷过药的环境中前进,容易造成农药中毒。机动喷药和喷洒除草剂时,应采取平时推进喷雾方式。
2.小雾滴喷雾。大雾滴喷雾会使喷雾不均匀,特别是影响触杀性杀虫剂的防治效果,还易造成药液流失,植株低矮时浪费更严重。应尽量选用雾化性能好的喷雾器,使用小孔喷片,小雾滴均匀喷雾。
3.注意配药顺序。为了避免药害的发生,以及药效更好,一般配药的先后顺序为: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悬乳剂、可分散油悬剂、乳油、表面活性剂,最后是水溶性肥料,这样药效才会更好。
4.药液均匀喷洒。根据科学测定,叶片上药液滴下时,药液的沉淀量仅为最大沉淀量的50%,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药效,并造成大量农药浪费。所以应均匀喷洒,尽量不要有药液下滴。
5.掌握好喷药距离。很多种植户认为距离越近,喷施农药效果就越好,其实是不合理的。因为在一定的距离内,离喷头越远,雾滴就越小。如果种植户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头要和作物保持40公分左右的距离。机动喷雾机喷施农药时,一般要保持1米左右的距离。要根据喷雾器的喷头性能,合理的摆动喷头,这样药效才会更好。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syjs/t1483451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