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关于公布种植业技术推广典型案例的通知》,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申报的广东农技服务“轻骑兵”乡村行入选。
“轻骑兵”是广东创新农技服务的具体表现和有效载体。近年来,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统筹全省农技服务队伍,开展实施“1+20+100+1000”农技服务“轻骑兵”乡村行专项行动。今年初,广东印发《广东农技服务“轻骑兵”乡村行工作方案》,要求统筹各级农技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力量,围绕各地产业发展和技术需求,组建农技服务“轻骑兵”,以小分队形式,深入生产一线,开展农技服务乡村行。
广东农技服务轻骑兵的成立,不仅带来了农技服务模式、服务理念的变革,也正引领着一批批有志于扎根农业的年轻人,向专业的农技服务人员转变,为广东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输入“新鲜血液”,打造可持续的农技服务精锐之师。
大农业思维
统筹全省资源组建服务队伍
做好农业技术服务工作,是事关十四亿人“饭碗”的大事。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土地碎片化,农技服务人员老龄化,是广东开展农技服务工作的瓶颈。
广东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当前真正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农技人员55岁以上的占比31%。专业知识结构得不到优化更新,推广手段与方式仍较落后。“菠萝种植遇到技术难题,我们主要还是靠自己找同行、查资料解决,缺乏专业的农技服务人员和需求对接平台。”广东徐闻县诺香园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如约是一名新农人,回乡创业种了百余亩菠萝,头疼的也是农技服务的滞后。
为破解这一难题,广东率先从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2021年3月,由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省海洋渔业试验中心等六个事业单位整合成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省农技推广中心的成立,是乡村振兴新时代下农业工作的需要与创新,也是农业生产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
技术需要革新,农技服务团队需要加入新的血液。广东农技“轻骑兵”由此诞生。
今年,广东统筹全省农技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队伍,吸纳在校大学生参与,围绕各地产业发展和技术需求,开展实施“1+20+100+1000”农技服务“轻骑兵”乡村行专项行动。
广东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顾幸伟指出,农技“轻骑兵”扎根基层一线探索数字化农业新模式,传经送宝式提升农民科技素养,立足本地资源推广繁种育种新模式,为产区带来理论方法“及时雨”,为实际生产提供重要的指导方向和技术支持。
“全省完成认定的1.2万余名农村乡土专家是‘轻骑兵’的中坚力量。农技服务‘轻骑兵’乡村行激活了全省1.3万多名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林绿说。
当前,广东已建起水稻、荔枝、柑橘、畜牧、渔业、农机作业等24个产业技术服务“轻骑兵”,服务延伸至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探索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构筑起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长效机制,取得了可供推广借鉴的宝贵经验。
农技服务“轻骑兵”乡村行,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专业平台,吸引了众多产业专家团队参与。荔枝轻骑兵、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荔枝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胡桂兵介绍,团队成立3年来,累计为基层技术人员和果农提供线下技术培训80余场,培训近万人。
大农技思路
转变工作理念满足多元需求
农技推广的实质是促进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今年以来,韶关市翁源县田间地头多了一批身披红马甲的工作者。翁源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翁源充分发挥农技推广服务驿站作用,围绕主导产业开展“政府+市场”进村入户田间生产技术示范推广。
据统计,截至目前,广东已开展农技服务乡村行超1000场次,遍布全省21地级市乡村地区。
农技服务“轻骑兵”策马扬鞭而来的背后,是“政府+科研院校+企业+基层农技人员”等为农服务主力军的“大会师”,农技服务资源实现从聚合到聚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释放能量。
集中力量破解农业生产的“痛点”“堵点”和“难点”,是“轻骑兵”的重要工作之一。
今年,在农技服务“轻骑兵”乡村行行动中,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服务模式。如华南农业大学的“1+1+N”共同体模式,“轻骑兵+电商+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学研三位一体服务模式;翁源县的整县推进模式;广东欧美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产业闭环服务模式;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轻骑兵召集人兵团运营模式……农技服务人员凝聚到一起,农业技术推广不再只停留在点对点的服务上。
对于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首席专家张海发而言,今年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通过短视频向外界传达专业种植技术。连续多期的石斑鱼技术讲解,让人们记住了“发哥说鱼”这一栏目。
随手拍、随时传、随地讲。借助互联网平台,轻骑兵将先进农业技术、种养理念传播至千家万户。
在今年8月启动的2022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短视频大赛上,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收到了一千多个参赛作品,科学施肥、病虫害管理、循环水养鱼、机械化高效作业……参赛作品各有特色,有效参赛视频数达1007个。
将数字与农技推广相结合,打破地域限制。在疫情反复无法下乡的情况下,轻骑兵整合社会服务力量,利用直播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田头课”“塘头课”直播活动。目前已举办各类“田头课”“塘头课”30多期,现场指导超100场次。仅5月份举办的4场田头课,累计观看量就超百万人次。
“减损就是增产”,轻骑兵牢记粮食稳产保供的使命。11月份,韶关、河源、潮州、云浮等地陆续举办“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多位农机操作手同台竞技。通过机收减损比武活动有效提高机手操作技术,降低损失率。
大服务理念
建立长效机制精准综合施策
解决基层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上行最先一公里”问题,是农技轻骑兵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根本。广东先后出台了《广东农技服务“轻骑兵”乡村行工作方案》《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十四五”规划》,为农技服务“轻骑兵”工作指明了方向。
“轻骑兵”重在“轻”“骑”。轻装上阵,招之则来,来之则战。
今年六月,珠江流域遭遇一轮持续性、大范围强降雨。受此影响,广东部分地区农田被淹,其中韶关、清远等地受灾较为严重。汛情当天,由省级专家和科研院所老师组成的5支队伍奔赴重灾区,在了解灾害突出问题和技术需求后,积极投身救灾复产工作。
加入“轻骑兵”之后,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这是东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李本旺今年最大的感受,“专业的技术要用简单的方式表述出来,让农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到。跟农户交流的过程也是自我学习和提升的过程。”
将技术方案落到实处,构建农技服务全产业链格局。
今年也是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清远综合试验站工作人员林威鹏,最为忙碌的一年。自茶叶轻骑兵组建以来,林威鹏依托潮州市潮安区和饶平县农技推广服务驿站,广泛收集生产实际的技术需求,开展全产业链、全方位的农技服务,累积下乡50余次,在梅州、潮州、韶关等茶叶主产区,组织举办或主讲茶叶生产技术培训12场次。
采用夜间培训的方式,在农户夜晚饭后空闲时间,利用户外场地,开启大篷车汇演式的乡村技术培训,并通过“抖音”“微信视频号”新媒体进行直播。“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充实过。”林威鹏说。
“轻骑兵”正持续为全省农技系统输入新鲜“血液”。
今年来,由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的“轻骑兵”学生小分队一直驻潮州开展狮头鹅全产业服务。接下来,仲恺将发挥好“传帮带”效应,持续强化学生助农帮农服务。
建立轻骑兵长效服务机制,精准实施服务,今年,广东着手建立了农技轻骑兵需求对接服务平台。目前该平台已进入试运营阶段,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农户都可以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填报需求,轻骑兵精准实施服务。
强化理论研究、强化体系建设、强化数字支撑、强化产业引领、强化评优激励。下一步,广东将加强理论体系研究,出台政策性规划文件,优化制度机制设计,为“轻骑兵”的权利和权力赋能;做好“数字+”建设的长远规划,着力大数据的“兴趣电商”,突出重点,升级“田头课”“短视频”等服务模式,强化“数字力量”有效支撑。
相关附件:
原文链接:http://dara.gd.gov.cn/mtbd5789/content/post_407247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