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粮食内参 > 正文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加强监督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新成效

发布时间:2023-01-01     来源: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事关广大群众福祉和美丽乡村建设。厦门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度关注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今年来通过走访调研、代表视察、审议报告等多种方式加强监督,有效推动厦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新成效。

  厦门市人大城建环资委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深入调查研究,走访部门召开座谈会,深入岛外农村的田间地头现场察看,了解相关工作情况及专家和建设、运营、维护单位的意见建议。10月底,厦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厦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形成审议意见交由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办理。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认为,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求,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进农村雨污分流,全链条系统化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全市1216个自然村的生活污水提升治理工程,有效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及村容村貌,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也加速发展,有力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取得良好的成效。

  一、环境效益显现,村庄“水灵灵”

  翔安区新圩镇大帽山社区居民楼外,铺设着多根白色水管。源头截污三根管,分别用于收集卫生间污水、厨房污水和洗涤池污水。三根管加贴了不同颜色的标识,便于区分、管养。

  如何雨污分流,厦门形成了一套经验。在户内,“三管入户、应分尽分”;在户外,通过建筑立管改造,引导雨水散排,实现“雨水入河、污水入厂”。

  厦门市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进农村雨污分流,一年多来,全链条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小散乱污”企业排水、畜禽养殖废水、农业灌溉用水、沟渠水塘等水体的系统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厦门市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高质量高标准提升治理实施方案》,确定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厦门市排水管理办法》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纳入其中,对其规划、建设、运行、维护、管理及法律责任进行制度设计,为农村雨污分流、规范排水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专家集中研究,针对厦门市农村具体情况提出纳管处理、分散式处理、三格化粪池处理、清单化管理等4条治理路线。编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技术指南、操作手册、建设技术导则以及考核办法等,为工程建设提供有效指导。根据各村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形成“一村一策”设计方案。

  制定《厦门市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考核办法》,在验收过程中对村庄内的“黑臭水沟”实行“零容忍”,对雨污分流率低于90%的村庄,实行一票否决。分户竣工验收,依据村庄门牌号开展逐户核对建卡,标明每家每户污水走向,项目竣工验收材料归档,管网数据同步录入信息平台,实现管网一张图。

  依托城市排水管网一张图、排水管家App等信息化技术,将管网信息、排水户信息、管养状况等导入系统。推行“一户一码”,居民扫码后即可查询自家及其周边的排水情况,上报反映排水问题,大大提升了管网运维的效率和水平。制定监测监控工作方案,按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和所在区域环境敏感程度,通过在线监测和人工监测相结合、水质监测和工况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分类监测监控。

  厦门市在解决污水问题的同时,将村庄排水一并纳入考虑,“山边村”实行高水高排,“城中村”强化低洼区域排水组织,有效解决了一批历史积涝问题。

  结合水环境项目建设,对村内空地、闲置土地进行规整,形成一批可供村民停车、休憩的口袋公园、滨水岸线景观。

  经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过的尾水,就近引入农田灌溉,既缓解农民无水灌溉的困境,又变废为宝,让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具备景观补水条件的澳头社区受益于怀远湖水体水质的改善,民宿、农家乐更是快速发展,村民收入大幅增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境效益进一步显现。

  二、坚持问题导向,健全长效机制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指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的重要抓手,是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岛内外一体化的必然要求,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要久久为功。

  厦门市人大城建环资委调研发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出水水质仍需进一步改善,目前水质监测多为人工监测,尚无法实现全部站点实时监测。村民素养也需进一步提升。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村民对生活污水处理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待提高。生活中,向雨水管沟、公共场所倾倒排放生活污水、垃圾渣土,在雨水管沟附近宰杀畜禽等行为依然存在。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表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性,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前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工程已经完成,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果。为了早日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好目标,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健全长效机制,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把这项惠民、利民工程办实办好。

  三、提升硬件设施,加强日常监管

  针对当前实践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厦门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持续形成系统治理合力,持续提升硬件设施建设,持续加强日常维护监管,持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坚持纳管优先,继续推进市政污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创造条件让农村生活污水应纳尽纳,逐步减少分散式处理站。同时注意做好村庄排水系统与市政管网的有效衔接,避免出现下游管网容量不足、污水溢流的情况。其次,持续提升改造,根据村庄人口、建筑、产业等情况变化适时进行微改造,比如扩大分散式处理站的调蓄池,提高抗冲击能力;增加净化尾水的湿地面积,优化出水水质,尽量回用于农业生产、园林绿化等。强化对项目施工、验收考核、管网数据录入的全过程监督管理,根据工程建设情况不断完善设计规范。

  推进智慧化管理,持续推动在线监测、监控设备的安装和运用,通过智能化平台实现排水信息实时收集、排水状况精准查询、排水管理在线监控、排水问题及时化解。推进标准化管理,制定关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及考核管理的规定,明确各种类型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并据此进行考核管理,促进运行维护方面提质增效。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管护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集中学习、观摩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管护人员的业务能力,实现所有设施、所有环节“有人建、有人管”。

  加强宣传教育,让村民充分了解农村污水治理的意义和成效,自觉配合工程施工和设施建成后的运行管理;通过手册、漫画、微信等多种形式,科普宣传用水排水方面的知识、政策、法规,引导村民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排水习惯。鼓励将农村排水管理相关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对乱排乱倒、破坏设施的行为加强批评教育和约束管理,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附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nynct.fujian.gov.cn/xxgk/gzdt/qsnyxxlb/sm/202212/t20221202_6069676.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