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台挖掘机轰鸣不息,一个个大项目落地开花,一排排温室大棚耀眼夺目,一畦畦良田生机勃勃,一座座现代化农产品加工厂矗立在广袤大地……近日,记者走访宿州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埇桥区淮河粮食产业化联合体等地,只见这里有高颜值农业文旅项目,有高水平农业试验站;这里有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组成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2012年以来,宿州市把扶持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推进产业化经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探索出“以农业企业为核心、家庭农场为基础、合作社为纽带”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经营模式,连续六年写进安徽省一号文件,2018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宿州是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劝耕贷”金融产品的发源地,先后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龙头“舞”起来 抱团发展探新路
“自从加入联合体,就像‘小舢板’编入了‘大航母’,让我们有一种上了保险的踏实感。”近日,在埇桥区淮河粮食产业化联合体种植基地,种粮大户童士合高兴地介绍,2013年,他加入了淮河粮食产业化联合体,流转了1100多亩土地专门从事粮食种植。今年,他试验大豆玉米复合带状种植,在保证玉米与往年一样产量的同时,每亩增收220斤大豆,折合算的话每亩起码增收450元。
童士合口中的淮河粮食产业化联合体,由淮河种业一家龙头企业、13家合作社、27个家庭农场组成,经营土地面积1.6万亩。龙头企业带动,13家合作社为纽带,为农场主提供包括收割、灌溉、烘干、存储等全程机械化服务。作为全国较早探索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地区,宿州的经验为全国提供了有益借鉴。
淮河粮食产业化联合体于2012年7月正式挂牌成立,李清武是该联合体的“当家人”。2011年,他经营的淮河种业公司到宿州搞试验示范,流转了1000亩土地。说起联合体的成立,李清武坦言:“自从真正与土地打了交道才发现,种地一环扣一环,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少,个人的‘单打独斗’成本太高,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实现节本增效。”
“1000亩地一年有多少效益呢?”记者问。“也就是40万元左右的利润。”李清武告诉记者,而一台农机的购置成本往往要上万元,如果每三五百亩地都要购置农业机械,在他看来,既“做不到”也“不划算”。他意识到,要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必须“联合”起来,合理配置资源、规模种植,才能降低成本。“比如,收割机一天用油要花费1500元,我们直接到自己的油库里加油,一天能节省近200元。”李清武说,加之农资批量采购成本降低、农业机械的高效使用等,使得种地成本降了,规模经营的利润多了。
李清武说,淮河粮食产业化联合体横跨一、二、三产业,实现从耕、种、管、收、烘干、加工、销售到农技培训、融资服务全程化服务,辐射带动6500余农户。“规模经营、科学作业、高效服务,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2022年,我们联合体的粮食产量高于周边农户约10%,每亩可增收300元左右。”李清武说。
责任“明”起来 联合机制增效益
在宿州,越来越多的联合体涌现,更多的人像童士合一样,成为联合体的一员。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产业化联合体已经发展到335家,加入联合体的龙头企业347家、合作社912家、家庭农场2340家。
在联合体的不断“复制”中,宿州市也探索明确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定位。“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以农业企业为龙头、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合作社三大主体为纽带’的一体化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形成企业做市场、家庭农场搞生产、合作社搞服务的三大联合机制。”宿州市农业农村局现代农业办副主任秦岳峰介绍说。比如,在淮河粮食产业化联合体内,淮河种业公司负责以优惠的价格向家庭农场和合作社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并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回收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受企业委托收购农产品,按照要求为家庭农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家庭农场主要是按照企业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向农业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农产品。
在秦岳峰看来,联合体一体化的经营组织方式,让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形成了新的一体化格局,可谓“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他表示,三大主体之间有三大联合机制,一是合同契约,二是生产要素融合,三是互助联合。以淮河粮食产业化联合体为例,企业为家庭农场提供担保,帮助其贷款,并为家庭农场垫付生产资料,这些可视为资金融合。同时,联合体使用的农业机械,一部分由家庭农场带入联合体内,一部分则由企业出资购买,可谓是资产融合。联合体实现了要素链接、产业链接、利益链接,使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紧密联结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各类主体通过契约、合同等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利益共同体。
据悉,十年来,全市联合体数量逐年增加,规模逐步扩大,经营土地面积由当初的4740亩增加到199.8万亩,年产值由1200万元增加到402.8亿元,联合体辐射带动农户90余万户,为新形势下农户分享农业产业发展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千帆“扬”起来 敢立潮头唱大风
近年来,宿州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在总结多年农业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首创“以农业企业为龙头,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合作社为纽带”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形成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农业航母”,在融合发展中取得了聚变效应。
“爷爷那一辈就是靠种田养家糊口,没想到我这一代竟然靠种田能富裕起来。特别是加入淮河粮食产业化联合体以后,我家的小麦、玉米有人上门来管理、收割、运输、销售,种田轻松了许多。”童士合不禁感叹。他流转了1100多亩地,8台收割机仅3天就收割完,享受比市场价低5%左右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享受最低的农资价格,降低了投入成本,更重要的是,种业公司直接对接订单农业高价收购,一举破解了农户卖粮难的问题。
联合体通过规模经营、全程服务、粮食银行等,实现节本增效,亩均增收300多元。联合体内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为100%,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比例超过80%,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100%;加入联合体的家庭农场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的4倍,辐射带动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
如今的宿州,农业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农业大市提速迈向农业强市,农业综合产能持续提升,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徐秋韵 杨雪)
原文链接:http://nync.ah.gov.cn/snzx/sxxx/5655611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