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粮食法制 > 正文

兴安大地喜获十三连丰

发布时间:2023-01-01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作者:佚名    

  

  年初以来,兴安盟农牧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生产的重大决策部署,毫不放松抓紧抓实粮食生产,不断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据国家农调队反馈,2022年全盟粮食产量达134.3亿斤,同比增加1.1亿斤,喜获十三连丰,并蝉联全区人均粮食商品量第一名。

  一、藏粮于地,夯实丰收之基

  为了保护全盟901万亩黑土地资源,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护生态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兴安盟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耕地轮作、深松整地、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一揽子措施,稳步恢复提升耕地地力。

  (一)农田变良田,筑牢生产根基。

  “十二五”以来,兴安盟农牧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和盟委行署相关决策部署,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目前,全盟已建设高标准农田730万亩,计划到“十四五”末期达到850万亩。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农田基础设施水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农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二)精耕变免耕,保护耕地资源。

  2022年全盟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436万亩,通过开展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减少农田土壤侵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并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截至目前,共建设8个县级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30个乡镇级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14个村镇级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在扎赉特旗、科右中旗和突泉县实施保护性耕作整县推进行动。

  (三)连作变轮作,改善耕地质量。

  2022年兴安盟承担耕地轮作任务138万亩,共落实约130万亩,重点推广“一主多辅”种植模式,“一主”即实行玉米与大豆轮作,“多辅”即实行玉米与水稻(旱种水稻)、谷子、甜叶菊、甜菜及其他特色经济作物等作物轮作。

  通过豆科与禾本科的轮作种植,既减少了病虫草害的发生,也改善了土壤颗粒结构和养分构成,有效遏制了各类土传病害的发生,减轻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促进耕地节肥节药。通过轮作种植促进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均衡利用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降低连作引起的病虫草害发生,做到了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二、藏粮于技,端好中国饭碗

  为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扎实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推动兴安盟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兴安盟农牧局坚持以政策驱动、科技推动、示范带动,狠抓推广机制创新和关键增产技术普及应用,聚焦主产区,突出主导品种、兼顾苗头性品种,突出主推技术、兼顾引领性技术,充分发挥科技的第一生产力作用,玉米、大豆、水稻等粮食作物标准化率达到76%以上。

  (一)升级种业“芯片”,驱动粮食增产。

  兴安盟农牧局进一步细化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市场监管、“看禾选种”平台建设等重点项目实施方案,新征集种质资源182份,配合自治区农科院系统调查工作队抢救性收集种质资源300余份;对109份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扩繁并对科右前旗野生黑豆、古城红辣椒等优异特色资源进行鉴定评价,新增通过自治区审定玉米品种9个,水稻品种7个。以品种展示示范为核心,按照“引品质、建基地、促推广”的思路,形成了“两到位、一推介”的工作模式。即精心组织、全程技术指导到位;科学征集品种,规范田间管理到位;组织现场观摩,推介良种良法。重点开展春季农作物种子市场检查和监督抽检,检查经营门店300家,抽取种子样品75份,检测种子样品170份,确保春耕用种安全。

  (二)下沉科技“引擎”,助力粮食丰收。

  兴安盟创建了12个优质高效增粮千亩示范区,以示范区为单元推行“三区”建设,建设技术攻关区、评比展示区、示范推广区,将优质高效增粮示范行动打造成为集成果展示示范、技术集成推广、现场观摩培训于一体的引领粮食生产的样板典型,集成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密植优良品种、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全生物降解膜双垄沟播、玉米品字型摆放播种、大豆大垄密植浅埋滴灌、大豆垄三栽培、水稻宽窄行高光效栽培、水稻浅-湿-干交替灌溉节水、水稻智能化育秧等一批粮油作物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全年组织较大规模培训80次,共计6860人,组织春播现场观摩会3次,并承办全区优质高效增粮观摩周启动会。

  (三)开具绿色“药方”,促进粮食提质。

  首先是控肥增效,集成推广有机无机相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技术、新型肥料应用等高效施肥和土壤改良培肥技术模式达到化肥减量目标。以县为单位,向社会公开发布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施肥配方18个;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1434万亩;在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三新”配套上实现突破,推广面积36万亩;推广大豆接种根瘤菌剂40万亩;水稻侧深施肥面积5.8万亩,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240万亩,开展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试点工作,有机肥施用面积达到550万亩。

  其次是控药减害,全面推行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配套的全程综合防控技术,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病虫害监测预警,无人机、现代大型植保机械服务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600万亩以上。继续应用社会化服务资金共1700万元用于赤眼蜂生物防控玉米螟500万亩次,推行稻渔、稻蟹、稻鸭绿色综合种养模式15万亩。

  再次是控水降耗,落实农业节水十二条意见,在抓好浅埋滴灌、膜下滴灌等控水技术推广常规的控水措施外,还重点推广了抗旱保水剂技术。突泉县今年推广面积达2万亩,每亩较常规种植模式节水30%,增产幅度达200-300斤。

  最后是控膜提效,通过改变种植方式,推进轻简栽培,推广无膜浅埋滴灌技术,减少地膜使用。通过在玉米、旱作水稻、马铃薯等作物集中种植区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示范工作,积极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减少地膜残留。通过推广国标加厚地膜,提高残膜回收力度,利用残膜回收工艺,生产再生地膜。2022年地膜覆盖面积52万亩,其中生物降解膜2.2万亩。

  三、藏粮兴安,打造岭上粮仓

  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兴安盟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嘱托,坚持底线思维不懈怠,坚持改革创新不停歇,以“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为民初心,扛起责任,攻坚克难,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中有升,实现兴安盟年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1650万亩,立足自身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战略定位,通过“四控”等技术措施服从服务于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在守护好兴安盟这片碧绿、这方蔚蓝、这份纯净的基础上,生产更多的粮食,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打印 关闭

   信息来源:兴安盟农牧局


原文链接:http://nmt.nmg.gov.cn/xw/msdt/xam/202212/t20221230_219604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