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新农人”逐梦大山深处 激发乡村振兴“青动力”

发布时间:2022-11-10     来源: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刘雪琴 汤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在于人,青年力量更是关键所在,只有青年人才队伍建设跟上了,产业才能持续良性发展,创新创业才会不断涌现,才能更好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近年来,重庆市城口县咸宜镇咸宜村在团市委和团县委定向帮扶下,立足咸宜镇发展所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引导青年创新创业为切入点,不断搭平台、衔资源、强联络、重引育,让在外青年入乡、爱乡、留乡、兴乡,最大限度激发青年内在活力,让乡村好青年以“新农人”身份在农村广阔的舞台上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为加快推进咸宜村乡村振兴积蓄了澎湃的青春力量。

  栽好梧桐引凤凰

  咸宜村位于城口县南部边陲、地处大巴山腹地,属典型的“两山夹一沟”地貌,幅员面积13平方公里,海拔741米至1800米,这里的山高耸入云天,几乎阻断了当地与外界的交流。长久以来,村里的青壮年大都选择外出务工,留在村里驻守的多为老人、妇女、儿童。

  咸宜村户籍人口289户1068人,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勤劳、淳朴,虽仅有“巴掌田”“鸡窝地”,但他们依然辛勤劳作,就是要努力让青年一代走出大山。

  栽得好梧桐,引来金凤凰。为筑牢“青年人才”这个基石,首先,咸宜村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从村内部入手,打出讲好回乡创业发展的“故事牌”。通过定期发布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和开展直播等方式,向在外青年传播乡村振兴给家乡带来的新变化和发展机遇。同时强化“乡情感召”,通过入户走访和院坝会讲明政策、利益和情感,引导在家农户“劝子归乡”,点燃游子爱乡、返乡旧情。

  其次,立足全村,咸宜村面向全镇及县内外,营造本村“近悦远来”的引才聚才环境。通过实施“精准帮扶”,成立了由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组成的创业顾问团队,根据创业青年的个性化创业需求、兴趣、本领和资本状况,为他们提供“暖心”的政策咨询服务,包括用地条件、房屋租赁、项目申请、技能培训等。

  同时,咸宜村采取“靶向引进”,围绕咸宜镇“四荤四素四游”产业发展定位,依托本村区位优势和发展需要,大力引进在电商、餐饮、民宿、山地特色农业等产业方面创业的青年才俊。

  此外,咸宜村用好共青团在青年创新创业方面的帮扶政策,对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创业项目落实创新创业扶持计划,通过导师带徒、金融扶持、项目巡诊、资源对接等方式,帮助涉农创业青年成功创业。

  在“资源共享”方面,咸宜村搭建了青年创新创业交流平台,整合咸宜镇“青村茶舍”和咸宜村“青少年之家”阵地资源,建立“青春夜校”和线上交流群,定期组织青年座谈交流,掌握思想动态,碰撞创新火花,共享致富信息。

  目前,通过提升村内营商环境软实力、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和提供周到的服务,咸宜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联络和服务全镇范围内有创业意愿的年轻人达40余人,其中成功返乡创业青年12人,正在各行各业大展拳脚,“能人”的回归激活了咸宜村发展的“一池春水”。

  百花齐放深山里

  秋日清晨,阳光穿透山间的雾霭,照耀在彩色的树林里,随着一声声的唤鸡声,一把把金黄的玉米粒洒向了山坡,林子里的小鸡们飞奔而来,竞相啄食。滕世辉一大早就来到自己的山地鸡养鸡场,放养、喂食、清理鸡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望着一天天长大的鸡仔,喜在心中。

  滕世辉是咸宜村5组村民,一名94年出生的返乡创业青年,她外出打过工,开过美容店。2021年6月,滕世辉参加了一次村里组织的青年座谈会,她了解到,咸宜镇是重庆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由市发改委帮扶集团定向帮扶,并派出了驻镇驻村工作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于是,在会上她向驻村第一书记抛出了自己回村创业养山地鸡的想法。

  “没想到,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在创业过程中给了我很多耐心细致的帮助,解决了很多难题,帮我贷款,修设施,还让我学技术。”滕世辉充满感激地说道。

  现在,滕世辉流转了近30亩林地,修围栏、搭鸡圈,建起了生态养鸡场,第一批1500多只山地鸡已被销售和预定。“我的山地鸡在整片山上放养,品质很高,回头客也多。”滕世辉指着山坡上奔跑的鸡群,笑着说到。

  和滕世辉有类似经历的还有咸宜村3组村民罗斌,为了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在外打工的青年夫妇罗斌和刘泽红回到家乡开始了他们的生猪养殖创业之旅。

  “猪场快修好时路垮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帮忙解决;猪场修好了,用水突然成为了问题,他们又帮忙解决;现在缺钱买猪苗,他们又向帮扶单位团市委申请了20万的扶持资金。真没想到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帮我渡过了层层难关,我现在只想好好干!”罗斌泪水盈满眼眶。

  如今,夫妻俩忙碌在他们的生猪养殖家庭农场里外,看着猪场里300多只活泼的猪仔,内心充满期待。

  除了养殖场里,田间地头也成为了返乡青年的创业舞台。从2021年年底开始,咸宜村开展了“三黑”(黑土豆、黑玉米、黑豆)种植试验,推动旧“三大坨”(土豆、玉米、红薯)变新“三大样”,探索出了一条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新路径。现在,“三黑”产业已经成为了咸宜镇一张靓丽的名片,而这离不开一位90后返乡创业青年陈帅。

  陈帅本在开州区河堰镇做农村电商、经营民宿和家庭农场,2021年5月回乡探亲时听闻咸宜村在大力回引懂农业、懂电商、会经营的青年。没想到“一次好奇”变成了“一次决定”,他与驻村第一书记交谈后毅然决定留在咸宜镇再次创业。很快,陈帅成立了咸宜镇电商运营服务中心,创办了城口县咸宜印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咸宜村合作发展了“三黑”特色农业,帮助当地销售农产品达170余万。在他公司里工作学习过的咸宜镇青年陈德孟看到电商的发展机遇之后,回到青龙村将自己的民房改造成了“电商+民宿”的农家小院,成为咸宜镇的网红打卡点。

  除了农业领域,餐饮、民宿等服务业也成为了返乡青年逐梦的方向。村民罗渊回乡创办了“耕读简居”,成为咸宜镇高品质的网红民宿;贺东伟夫妇在他们的广告公司里做起了文创;咸宜镇明月村的返乡青年刘小战到咸宜村开起了烧烤餐饮店;25岁的返乡青年唐开锋正在和驻村工作队、村“两委”探讨回乡创办具有城口特色的山地鸡美食的想法……

  一名名青年的返乡,让咸宜村焕发出新的活力。无论田间地头、温室大棚,还是餐桌美食、乡间民宿,都有返乡创业青年的身影。在他们的全心参与和带动下,各行各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大山里的咸宜村开始了从产业发展单一到百花齐放的蝶变,一幅“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联农带农促振兴

  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机结合,是人才、资源、战略的有效统一,而人才是联通系统性工程的关键所在,是推动乡村发展的第一资源。

  咸宜村把引育创新创业青年人才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力点和切入点,通过党建引领在外青年入乡、爱乡、留乡、兴乡,推动人才链与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深度融合,昔日偏僻闭塞的村庄叩开了发展的大门,正在悄然发生可喜变化。

  “新农人”回乡通过自我奋斗和示范带动,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变“要我振兴”为“我要振兴”,村民“主人翁”意识得到唤醒。

  “新农人”刘复江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他回到家乡咸宜镇投资200余万,利用咸宜村闲置村小创办了制茶厂,面向全镇收购茶叶,让无事村民变勤劳茶农,出现“清明时节采茶忙”的繁忙景象。

  “新农人”秉持生态农业理念,有互联网思维。在干事创业过程中,通过经常与村民打交道,或聘请务工,或技术指导,或沟通交流,将新知识新技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给村民,让咸宜村逐渐形成一批既懂技术又会经营的“土专家”“田秀才”。

  在咸宜村,“新农人”因地制宜发展山地特色农业,让大山里的土特产变“金豆子”,推进产业兴旺,带动群众跑出共富加速度。咸宜村过去发展过核桃、金银花、猕猴桃等产业,但均因管护成本高,没有致富带头人有效对接市场,缺乏销路而失败。现在,返乡青年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引导农户发展生猪养殖、城口老腊肉制作和“三黑”等产业,实行保底收购,让村民吃下产业发展“定心丸”。

  同时,返乡创业青年依靠自身的资源人脉,发挥产业集聚作用,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融合发展。“新农人”陈帅就通过自己的创业“朋友圈”,吸引外来投资者到咸宜镇创办公司和酱板鸭加工厂,引导村民开展肉兔、鸭子和冷水鱼养殖,进一步推动当地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mtbb/202211/t20221107_1127154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