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领域‘卡脖子’技术怎么破题?”“中国的‘肉盘子’端不端得稳?”今年秋季学期开学伊始,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大陈焕春教授在“开学第一课”上,面向该校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2022级新生抛出了这些问题。由“大先生”“好老师”为新生上第一堂课,既是华中农大入学的教育传统,也是动科动医学院基于“科教融合、产教融通”育人理念,培养新时代卓越农牧人才的有益探索。
猪粮安天下,种猪是生猪产业的“芯片”。多年来,陈焕春等带领的学术团队围绕生猪健康养殖关键问题开展协同攻关,曾经开创了华中农大“一头猪”和“一支苗”的标志性成果。近年来,华中农大始终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服务生猪全产业链,构建支撑生猪种业重大需求的创新型、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融通。
联合攻关——
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
“作为科技工作者中的一员,我们要努力思考、找准专业领域的关键需求和核心问题,特别是行业‘卡脖子’的技术问题,取得原创性的创新成果。”华中农大动科动医学院院长赵书红说。
赵书红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创建了猪整合组学基因挖掘技术体系,构建了全球首个基于猪基因编辑技术的高通量功能基因筛选平台,先后主持完成“863”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不仅是赵书红,在华中农大动科动医学院,师生们始终牢记“创新育种技术,推动种业进步”的使命,攻坚克难、集智攻关,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苗义良教授团队揭示了调控猪早期胚胎发育新机制;钱平教授团队在塞内卡谷病毒研究上取得新进展……“十二五”以来,该学院获得各级科研及教学成果奖励50余项,授权专利302件,获批新兽药注册证书15项,制定国家标准36项。
华中农大党委书记高翅表示,学校矢志在动物育种与健康养殖方面领跑,围绕重大前沿科学难题,坚持资源跟着创新走,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争取为有效提升国内畜禽健康养殖水平作出更大贡献。
梯队建设——
齐聚八方人才于一堂
相一良马,则万马奔腾;用一贤才,则群贤毕至。以陈焕春为代表,华中农大凝聚了一批优秀的中坚力量和学术“大咖”。“他早上总是第一个来到办公室‘做功课’,与团队成员讨论实验环节或者实验路线,一个个数据讨论、一字字推敲琢磨,直到筛选出效果最好的疫苗菌株。”团队成员这样描述陈焕春的勤勉与严谨。
凝练不同科研方向、重视形成人才梯队、把年轻人往前推,是这个团队一以贯之的理念。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一代代年轻人不断进步,前赴后继,老、中、青三股力量聚合起来,形成了一条年龄结构合理的“人才强链”。
在华中农大一系列跟人才有关的制度当中,有一条“青年创新人才培植计划”值得关注,它以培养优秀拔尖人才为目标,择优遴选35岁以下非博导、非教授青年教师指导博士研究生,打破传统模式,让青年教授引领博士、博士成就青年教师,形成新型“学术共同体”,让“不拘一格降人才”成为可能,让他们在“人才强链”中发挥重要作用。
多方协同——
涵育“三创”型农业英才
如何将一流的学科、专业与科研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培养“知农爱农、强农兴牧”的一流人才?
华中农大始终秉持“培养能创造、能创新、能创业的‘三创’型农业复合人才”的教育理念,努力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关注、全方位协同的“三全”育人格局,积极推行校企联合、科教融合、师生契合、知行合一的培养模式,育人成果颇丰。
陈焕春积极整合资源向教学转化。2017年4月获得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后,他将政府奖励的100万元奖金全部捐献作为引子基金,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共同成立了“焕春基金”,筹资1700万元奖掖后学。
近十年来,华中农大动科动医学院每年超过90%的大学生进入到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30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基地进行“三创”实训,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数百余项。学院、社会、企业多方协同,促进校企合作深度、广度不断提升,教育平台不断延伸。
华中农大动科动医学院党委书记刘兴斌表示,时代不断赋予学院专业新的使命,立足“三创”教育,学院将力争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为祖国畜牧兽医的发展贡献力量。
深度融合——
“链”出农业产业新图景
科技成果只有以产业需求和人民需求为导向,才能显示其蓬勃生命力。华中农大动科动医学院“畜禽现代化饲养关键技术研发”项目联合国内优势科研力量和农牧龙头企业,结合不同区域资源与环境禀赋,研发节本增效的现代化饲养技术,在母猪精准饲养技术研发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该技术在市场应用以来,生猪年出栏量全国前20强企业中的9家应用该技术体系,累计推广超500万头母猪,2021年应用该技术的母猪头数突破160万头,占全国规模化猪场母猪存栏量10%,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近年来,华中农大动科动医学院与50余家知名生猪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人才联合培养关系,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用,企业出题,同题共答,联合攻关,互促共赢。2021年10月,华中农大与大北农集团共同建立华中农业大学-大北农研究院,围绕生物种业领域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助推湖北“中国种都”建设。
20年来,华中农大与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成了生猪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等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形成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一类新兽药等系列高水平成果,培养了上千名具有“三创”精神的人才。
“产学研融合既是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的发展方向,也是科研成果不断契合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华中农大校长李召虎表示,学校将立足新发展阶段,与更多的龙头企业深化合作,走出一条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新路。
附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nynct.fujian.gov.cn/xxgk/gzdt/xxkd/202211/t20221102_6032557.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