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早上6点,璧山区河边镇新四村,新四天枢商贸有限公司的配送车满载蔬菜、鸡蛋、土鸡等食材,驶向璧山城区……
天枢商贸是新四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额注资成立的子公司,利用新四村“城边村”的地理优势发展农副产品销售和配送服务,今年以来,已实现经营性收入250万余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农村集体经济普遍受困于机制、管理制度方面的梗阻难以突破发展。
2020年以来,璧山区以改革为抓手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通过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涉农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集体经济组织实体化运营改革、农村闲置宅基地(房屋)利用改革等,进一步放开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手脚”,激活了农村集体经济的“一池春水”。
“一锅饭”变成“两本账”
放开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手脚”
长期以来,村民委员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账目不分的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
“共用一套班子,同用一本账目。哪里多一瓢哪里少一勺,根本分不清楚。”璧山区一名村支书说,由于村委会代行集体经济组织职能,在发展集体经济时常常感到束手束脚,缺乏动力。加上村委会成员“兼职”经营事务,村干部和老百姓都觉得发展集体经济跟自己没什么关系,参与性不强,农村资产资源很难得到充分盘活。
璧山区农业农村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以前,该区148个村(含涉农社区)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占半数以上,除发展乏力外,另一个原因便在于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账目不清、底数不明。
要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必须推进“村社分账”。2021年3月,璧山区在全市率先出台《开展村民委员会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分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让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松绑”,解决长期以来农村经营体制“政社合一”“以社代政”和“以政代社”的难题。
“一锅饭”变成“两本账”后,148个村的“家底”摸得明明白白。
“我们还邀请第三方机构,对集体的水库、山坪塘、公路、供水管网、房屋等资源进行了价值评估,为下一步深入推进‘三变’改革打下基础。”璧山区农业农村委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站长胡玲说,“村社分账”后,璧山对148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进行了登记赋码,46.2万名农民变为股东。
为了激励村干部、经济能人发挥领头作用,2020年底,璧山出台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的指导意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效与经营管理等相关人员的收入挂钩。今年,璧山还将建立区级奖励基金,对村集体管理者和发展集体经济有贡献的相关人员进行奖励,让他们有更大的信心,投入更多的精力发展集体经济。
一个村一个特色
探索村集体经济多元发展模式
一年前,大路街道新房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蒋学科还在为如何壮大集体经济发愁。新房村一部分区域被划入城镇规划区,发展农业产业受限,又没有特别的资源,他想破脑袋也找不到出路。
当年7月,璧山区出台《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蒋学科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方向和路径”目录下,找到了“开展经营性服务性业务”这一突破口。针对当地发展大健康产业带来的大批基础设施项目,新房村集体经济组织下设劳务公司,组织在家村民发展劳务经济,截至目前劳务公司共承接了11个劳务项目,合同金额178.3万元,“今年预计村集体纯收入(经营收益)可超过10万元。”
《意见》鼓励各个村“一村一策”,结合自己的情况来找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村集体开展劳务输出、农业机械化服务、农民培训、集中群众土地发展高效农业,以及鼓励村集体承担微小型农田水利、农村道路路基等涉农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管护等都在其中。没有种子资金的,由区财政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扶持;通过将财政支农资金量化为村集体持有的股金投入到经营主体等,来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多元化发展。
变则通!璧山村集体经济的“一池春水”被激活——
新四村集体经济组织全资成立了子公司新四天枢商贸有限公司,依托村里的农产品资源开展“菜篮子”直通车直销配送,2021年便实现经营性收入69.58万元,占当年该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的93%,今年预计全年经营性收入超300万元。
七塘镇将军村集体收储莲花穴院落,居民自愿有偿退出农村宅基地(闲置房屋)后,与重庆市雕塑学会开展合股联营,用艺术活化乡村发展文旅产业,将普通的小村庄打造成远近闻名的艺术“打卡”地。
一村一个特色,一村一项产业,璧山区村级集体经济的“蛋糕”越做越大——2021年,148个村集体年平均经营性收入达到24.69万元,所有的村收入在10万元以上;年平均经营收益达8.72万元,10万元以上的占31%。今年上半年,璧山区村均经营性收入达13.31万元,村均经营收益达4.07万元。
为村民谋福利
村级党组织成老百姓信赖的“当家人”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的重要举措。
俗话说,穷家难当。“村社分账”后,村集体从收益中按比例提取公积公益金,用于村集体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村里“无钱办事”的难题。
河边镇新四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冉太伟称,村里前几年办起了积分超市,鼓励村民通过积极参与村级事务获得积分来换取商品,后来却因为没钱补货导致架上空空,难以持续。现在,积分超市再没断过货,村里还用公益金帮助五保老人通阳沟、修补破损的公路等,得到了村民的交口称赞。“锅里有了,碗里就不得缺。”村民吴朝坤说,土地有租金,家门口的蔬菜基地能打工,集体收益每年还能分红,现在真正觉得村集体这个“大家”跟自己的“小家”连成了一体。
村“两委”干部带头,积极参与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中来,不但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也极大地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村委会为村民的服务能力也显著提升。
大路街道新房村低保户秦祖明因头部受过伤,与人沟通存在困难,没有就业渠道。村里成立劳务公司后,蒋学科任法人,公司吸纳了35名在家村民就业,其中就包括秦祖明和其余8名困难家庭成员。蒋学科和村“两委”干部不仅负责协调沟通公司的对外事务,还带着他们上工地,手把手教他们技术。如今的秦祖明有了稳定的收入,逢人就笑呵呵。
广大党员干部把村民的愁事当成自己的事,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解决大伙儿的“急难愁盼”,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加坚实。
一年半前,健龙镇新石村800亩苗木地因业主无力支付土地租金“烂尾”,村民群情激愤。健龙镇党委政府将其列入当年“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问题清单中的第一条,新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代伟向村民承诺一定妥善解决好土地问题,但当时无人肯信。不久,村集体全面“接盘”800亩土地,通过争取宜机化改造项目,把一部分发展成粮食、蔬菜基地让村民就地务工,另一部分则以土地入股的形式与3家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发展观光旅游和科研试验田。半年下来村集体便有了收入,还给村民分了红。今年预计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将超过200万元,纯收入20万元。
“人心更齐了,党组织的号召力更强了。”代伟说,去年,他还为了土地宜机化改造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今年,村民都主动要求改造自家的土地。党员干部的辛苦与付出,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去年,3名村民写了入党申请书,今年又有5人要求入党。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mtbb/202210/t20221031_1124687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