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巴南:农文旅融合 “二圣梨”绝处逢生

发布时间:2022-11-02     来源: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今年下半年,巴南“二圣梨”喜事连连——

  7月,梨子成熟上市仅半个月时间,750万斤“二圣梨”一售而空;

  9月,“二圣梨”智慧梨园二期正式动工,梨树将实现智能化的管护;

  10月,以农文旅融合为主题的休闲梨园对外开放,供游客体验观光。

  看似顺风顺水的背后,其实也有着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2004年,巴南二圣镇集体村卖不出的梨子大面积烂在了树上,村民对梨树举起了斧子;没想到18年后,梨子产业产值达到5000多万元,成了当地村民的摇钱树。

三年辛苦,梨子却烂在树上

  深秋,行走在集体村的村道上,公路两旁、坡上坡下、房前屋后都种满了梨树,郁郁葱葱,让人流连忘返。

  “当然好看咯!10多年培育,小树苗都长成林了。”巴南区二圣镇集体村党支部书记郑孝前抚摸着其中的一株梨树,感叹道:“你们不知道,眼前这片梨园,村民曾举起过斧子,差点给毁了。”

  10多年前,集体村村民主要靠种水稻、玉米维持生计。后来,种田赚不到钱,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土地逐渐大面积闲置。

  “好端端的地,长满杂草多可惜啊!”看着成片的田地荒芜,村干部坐不住了。经过一番调查,村里决定在2004年春尝试种植效益更高的梨树。

  3年后,梨子如期挂果。但出乎意外的是,丰收的梨子因卖不起价,大面积地烂在树上。看着这一幕,不少村民举起了斧子。

  “一斤最贵只有1元,扣除运输、农资成本,还倒贴。”集体村丁家嘴组的村民李坤国回忆起那段经历,仍然很来气。

  问题究竟出在哪?全村人陷入了思考。

  举办节会,梨子有了知名度

  集体村平均海拔在700米左右,自然条件优越,盛产的高山梨入口化渣,甜度适宜,为何找不到“婆家”?村干部、村民代表你一言我一语议论开来。

  “酒香也怕巷子深。”一位村民代表感叹,梨子卖不出去的原因是缺人气,“没人晓得,再好的梨子啷个卖得脱,更谈不上卖出好价钱?”

  村干部专题研讨、村民院坝会商量决定,通过举办节会“吆喝”卖梨。

  2008年春夏两季,第一届集体村梨花节、采果节拉开了帷幕,效果还不错。虽然梨子的价格还是只有1元多一斤,但越来越多的市民对集体村的梨子开始有了了解。

  与此同时,为避免果农单打独斗,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第二年7月由村委会牵头成立了众喜早熟梨专业合作社,通过“四统三分”模式(即统一梨园基础设施建设、统一技术咨询和培训、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包装销售,分户细化管理、分红返利等)实现抱团发展。渐渐地,“天坪山翠冠梨”有了知名度,价格也开始慢慢提升。

  生态治果,梨子成为“摇钱树”

  虽然有了起色,但郑孝前发现,“二圣梨”同其它梨子在价格上还是有很大差距,根本不具备竞争优势。他分析认为,其原因是老百姓们大多只知埋头种地,没有抬头看市场。

  “随着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他们对绿色生态的果子产生了更多需求,而村里的梨子还是按照传统的老路子在种,这样根本行不通。”郑孝前说。

  2013年,结合全国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巴南区启动了“生态治果”工程,制定了生态梨园生产技术标准,从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杂草控制、农业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对梨园进行生态化改造。同时,建设智慧梨园及分级分选冷链加工车间,让二圣梨走上一条三产融合发展的路子。

  2020年,二圣梨的亩产量提高到2000斤,单价从2元涨到了8元,果子年产值达到了5000万元。

  村民们受益良多。以村民余明兰为例,靠着梨花节、采果节,算上农家乐的收入,她在家门口一年就能挣17万元.。

  如今,“二圣梨”已成为村民的“摇钱树”,集体村梨子的规模也扩种到近万亩。“目前,村里正完善修复生态文化长廊、打造梨园文化景观等配套设施,将梨园真正变成花园、乐园、公园,以增加梨园的康养娱乐功能,进一步提高梨子的附加值。”郑孝前说。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qxlb/202211/t20221101_1125120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