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通辽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牧业机械化科会同科左中旗农机技术人员,完成了我市县级保护性耕作效果长期监测点测产工作。
通辽市科左中旗图布信苏木前吐古伦嘎查保护性耕作实施效果长期监测点,是自治区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推进行动在通辽市设立的唯一长期监测点。监测点在县级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基础上建立,技术应用面积1000亩,试验与对比区面积15亩。监测点承担着我市保护性耕作技术风蚀、水蚀、耕地理化特性、生物学性状、生产成本、作物产量、病虫害、机具装备及技术适用性等情况的试验监测任务,为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和技术应用优化升级提供可靠依据与保障。
长期监测点设立以来,通过在试验区采取“秸秆全量覆盖+免耕播种”和“秸秆部分覆盖+免耕播种”两种不同技术模式,传统对比区采用秋季秸秆离田+旋耕+传统播种技术模式,开展了试验示范与监测工作。目前试验地块进入测产监测阶段,为了准确监测不同模式下玉米产量,技术人员按照保护性耕作实施效果监测规程要求,针对不同模式下的玉米地块,采取每个地块随机抽取三个点的方式采收玉米穗,完成了各测区玉米行距、株距、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籽粒含水率等基础数据的采集,最终计算出了不同模式下,各试验地块与传统对比区的平均亩产数据。数据显示,秸秆全面覆盖区亩产625.16公斤;秸秆部分覆盖区亩产657.55公斤;传统对比区域亩产625.75公斤。
测产后,市、旗两级技术人员与项目实施依托合作社进行了座谈,一是共同分析了部分覆盖模式与全量覆盖模式产量差异的原因。经分析主要原因是全量覆盖条件下未采取苗床处理措施,使免耕播种机出现拖堆缺苗现象,对产量造成了一定影响。二是市级技术人员对监测点部分监测数据进行了查看了解。根据查看的监测数据情况看,秸秆全量覆盖区与传统区相比,土壤风蚀降低42.92%,播前含水率提高3.9%,有机质含量增加5%,达到了减轻土壤风蚀、培肥地力、保墒抗旱、促进作物稳产、节本增效的效果。
根据座谈与了解,科左中旗长期监测点发挥了保护性耕作技术效果监测作用,为我市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和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信息来源:通辽市科左中旗农牧局
原文链接:http://nmt.nmg.gov.cn/xw/msdt/tl/202210/t20221027_215970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