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秋日阳光洒在风光旖旎的璧北河两岸。岸边,璧山区七塘镇将军村稻田已收割,田间立起金色的草垛。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游览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村落。
“这几年,方圆十里内,变化最大、最漂亮的要数我们莲花穴。”莲花穴咖啡馆咖啡师甘遐学自豪地说。
作为璧山“云雾花涧”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莲花穴在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后,将艺术注入村落,吸引了人气、催生了产业,让古村落焕发出生机。
“二十大报告指出,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莲花穴古村落的艺术‘活化’,就是我们进行的一次尝试。”七塘镇党委书记张华荣表示。
老建筑发挥新功能
养鸭场老灶台变讲台
曲径通幽,沿着青砖铺就的小路,游人来到莲花穴院落中央的图书馆。
秋天的阳光斜透过落地门窗,照亮了直抵天花板的书架。靠里侧,穿斗结构的木柱间摆放着长长的原木色书桌;沿书桌望去,尽头是一座传统的农村石制灶台,两个灶孔留有长年烟熏的痕迹,平整过的灶台上摆放着印制版画的康颂纸。
“这里经常举办艺术普及活动,老房子的灶台就是老师的讲台。”负责莲花穴“活化”改造与运营的重庆市雕塑家协会艺术家朱雨诚介绍,莲花穴所在的璧山北部片区,曾是重庆的“鱼米之乡”。图书馆所在之处,是清代谢姓官员老宅,已有两三百年历史,是莲花穴最古老的建筑。
随着时代的变迁,农业效益降低,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有的甚至举家外迁。村里的24栋房屋,有近1/3因缺乏修缮而逐渐破败。
“2018年我第一次走进莲花穴作调查的时候,发现户籍人口超过150人的莲花穴,常年居住的只有21人。”朱雨诚回忆,其中图书馆这幢两层高的川东民居成了养鸭场,青石板院坝里到处是鸭粪。
在璧北片区的乡村振兴中,璧山引导当地尽量形成“一村落一主题”,尤其是要注重对传统民居和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莲花穴因为老宅多、公共空间大而成为艺术“活化”乡村的理想之地。
四川美术学院、市雕塑家协会和一家企业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将村里长期无人居住、最破败的7座建筑租过来,就地取材进行改建、美化。
如今,莲花穴的石砌牛圈被改造成了茶室,土坯猪圈建成了活动室,猪槽内鲜花盛开;艺术专业的学生用三个巨大树丫做成“众”字形大门立在东头,引得游客纷纷打卡……
“我们充分利用村里既有资源实现‘修旧如旧’,让修缮过的建筑与居民的生活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通过现代化手段让莲花穴的历史得以传承。”朱雨诚说。
老村民找到新工作
年近半百的女工“变身”咖啡师
20日上午,莲花穴东头的咖啡室,几名游客正坐在吧台上品咖啡、拍照,咖啡的浓香溢满小屋。
“我们这里视野很好,外面就是稻田,再远就是璧北河。不少游客都爱来坐坐。”49岁的咖啡师甘遐学一边说,一边用奶泡在咖啡上拉花。
能做出精美拉花的甘遐学,却有一双略显粗糙的手。“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我也在皮鞋厂当过十几年的工人。”甘遐学笑着说,“以前在电视上看到过咖啡师,觉得那是细皮嫩肉的小年轻才干得来的。”
七塘曾是璧山皮鞋的发源地,留守的农民大多靠种地、打工维生。对于莲花穴的艺术“活化”项目,甘遐学最初有些不理解:艺术又不能吃、又不能喝,“活化”能有啥用?
在经过一次次院坝会、一次次入户访谈后,她终于明白:莲花穴“活化”后变成景点,自然会聚集人气,自己和其他留守的原住居民则能就地找到发展机会。
去年,莲花穴建好后需要招聘保洁、咖啡师等,甘大姐在离家50米远的咖啡馆实现就业。“我这年纪,在城里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岗位。没想到快50岁了还能学门新手艺、找到份新工作。”甘大姐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很满意。
二十大报告提出,要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莲花穴完成建筑修缮开放近一年来,已接待游客近8万人次,旅游收入1000余万元,目前已有5名留守村民就地实现就业。
“老古董”吸引新村民
让更多人“记得住乡愁”
20日中午,莲花穴最南侧的“大青蛙”餐馆内,食客坐了好几桌,品尝用当地产的土鸡、藤菜等做出的农家菜。“到过很多餐馆,但没到过像这样开在土坯房里的餐馆。”慕名而来的游客康女士说。
“小时候一直想走出莲花穴,去外面的世界闯荡。”今年34岁的杨年华是莲花穴“土著”,也是“大青蛙”合伙人之一。最近几年,他返乡时发现璧北片区基础设施更完善了,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尤其是莲花穴变化特别大。
“大青蛙”使用的土坯房,之前已被闲置十余年,当时房椽垮塌,青瓦散落一地。在艺术家的设计下,老屋用钢构结构进行了加固,在外墙上加筑玻璃增加采光、重覆青瓦,焕然一新。于是,他租下这幢老房子开起田园餐厅,食材则就地取材。
杨年华的餐馆生意不错,吸引了好几个以前工作时的朋友来合伙,33岁的金莲是其中之一。
“我主要是负责拍摄、发布视频,为‘大青蛙’和莲花穴进行营销。”金莲介绍。她住在巴南区,每天开车来莲花穴要1个多小时。“但我一点也不觉得累,到这里感觉是为自己‘充电’。”金莲告诉记者,以前自己工作压力很大,但这里的绿水青山让她感到放松,而莲花穴保存至今的“老古董”也为平凡的乡村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自己的创作带来源源不断的灵感。
金莲的视频让更多的城里人“看见”了莲花穴,也让更多的村民有了致富的可能。“‘乡愁’主题的视频,点赞量、转发量特别高。不少网友还对画面里出现的土鸡、土鸭特别感兴趣,视频也成了我们帮村民带货的方式。”金莲说。
七塘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佘林川介绍,“共同富裕”是二十大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在莲花穴已有四五名像金莲这样的“新村民”。他们通过开设餐馆、民宿等展示传统文化,让游客在古老的村庄感受浓浓的乡愁,同时还带动周边村民每年销售上千只土鸡、四五百只土鸭、500余吨水果,也让更多留守村民找到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实现共同富裕。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mtbb/202210/t20221024_1121589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