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未亮,山东滨州沾化区黄升镇大姜村村民姜竹廷早早起床,来到自己的枣园。或红、或黄,颗颗饱满的冬枣压弯了树枝。国庆假期正值冬枣上市,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体验采摘的乐趣。
“这几天正是采摘最忙的时候。我的套袋冬枣不愁卖,采摘都得提前预约呢!”姜竹廷笑着对记者说,今年他的6亩枣园预计产7000余斤,收入可观。
姜竹廷正在采摘大棚里的套袋冬枣。新华社记者杨文摄
枣园外的水泥马路上停了不少车。“你尝尝,这是沾冬2号冬枣,个大、皮薄、甜度高。”姜竹廷撕开小袋向游客展示冬枣。他还在枣园外搭了一个小棚,在这里过秤、装箱,向全国各地的客户发货。
67岁的姜竹廷在乡镇当了半辈子医生,因为照顾家中老人,回到村里种起了冬枣。姜竹廷说自己是“半路出家”,2012年种了4亩冬枣,由于缺乏经验和技术,品质并不出众,一年也卖不了多少钱。后来得到技术人员指导,改良土壤、开沟施肥,种出来的冬枣越来越好,收入也越来越高。
冬枣是沾化区的支柱产业。如何进一步提升品质,困扰着很多像姜竹廷这样的枣农。沾化区聘请高端科研人才精准指导枣农,实施冬枣产业“名师带高徒”计划,发挥“土专家”“田秀才”的示范带动作用。
沾化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利朋说:“通过出台支持冬枣产业发展‘人才新政9条’,我们引进专家团队和高层次人才,培育出一批本土专家,同时争取专项资金对新改良沾冬2号、新建冬枣大棚的农户给予补贴。”
国庆节假日,不少游客来到姜竹廷的大棚里采摘冬枣。新华社记者杨文摄
在专家指导下,姜竹廷改种沾冬2号,并修起了7个大棚。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姜竹廷的冬枣还获了奖。“种枣新人”变成了“种枣达人”,姜竹廷经常受邀参加宣讲团,有空就去别的村子传授种植经验。
“最多时候,一天得寄300单。”在沾化区富源街道车王村枣园中,王福田和快递人员忙着寄发包裹。近日来,沾化区各大快递网点一片繁忙,数据显示,最多的一天冬枣寄递量达到20万件。
滨州市沾化区下河乡二河滩冬枣示范园,枣农正在采收大棚冬枣。(沾化区委宣传部供图)
小小冬枣带动全区群众致富增收,如今已是当地的致富果。目前,沾化区冬枣种植面积达30万亩,年产量稳定在6亿斤,产业产值突破45亿元。(新华网 记者 杨文)
原文链接:http://nync.shandong.gov.cn/xwzx/mtjj/202210/t20221008_408786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