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果已成熟,枝条上沉甸甸。谭荣宇 摄
2021年吴川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77.77万亩,产量41.23万吨。家禽年存栏833万羽,家禽年出栏1393万羽,水产品总量8.2万吨,水产养殖面积约6万亩。
目前,不含农用运输车,吴川市农机总动力达25.1万千瓦。拥有拖拉机2396台、水稻联合收割机391台、插秧机69台、农用机电排灌机械16250台等。全市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6.72%。
2022年上半年,吴川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97亿元,同比增长3%;完成春种农作物面积32.74万亩。水稻种植总面积达43.3万亩,其中,优质稻种植比例约为94.7%。预计今年水稻总产量可达149830吨。
风吹稻浪,在吴川的田间地头,瓜果累累压弯了枝头,五谷里藏着丰收的好意头。9月23日是“中国农民丰收节”,大地把播撒在田间的辛劳与汗水变成丰收的果实,馈赠给勤劳的人们。
2021年,吴川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77.77万亩,产量41.23万吨;家禽年存栏833万羽,家禽年出栏1393万羽,生猪存栏26.5万头,出栏37.7万头;水产品总量9.96万吨,水产养殖面积约9万亩……这是吴川市2021年交出的农业成绩单。今年上半年,吴川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继续从品牌、资源、土地等方面着手,申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推进特色产业园建设,以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助力撂荒地复耕,不断做好农业工作,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97亿元,同比增长3%;完成春种农作物面积32.74万亩,禽类及牛羊养殖态势向好,水产养殖面积不断增加,各类农产品产量较去年同期稳中有升。
增添品牌动力
推荐申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从黄坡镇的高空俯瞰,可见一大片绿油油的稻田随风摆动,惬意悠然,不时有三两行人走过,惊起藏在稻田中的鸟儿。虽然已过秋分,但受气候因素影响,地处南方的吴川还未到水稻收割季,此时的水稻多处于抽穗扬花期,要经过1个多月的抽穗期才进入结实期。
今年以来,吴川市的水稻种植总面积达43.3万亩,分布在黄坡镇、塘㙍镇、振文镇等地。其中,优质稻的种植比例约为94.7%,特色丝苗米水稻的种植面积为2000亩。
“立秋过后不久,全市就完成了水稻夏种的插秧工作,因为水库储水量充足,水田不缺水,今年夏种的保种面积有保障。”吴川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股长李日保介绍,目前吴川水田的机耕率和机收率均已达到100%,但在插秧方面,由于吴川部分地区的土地偏沙,土壤容易硬化,使用无人机直播和抛秧的方式不适合秧苗生长,因此这部分的土地仍需采取人工插秧。
据了解,在购机补贴政策的拉动下,吴川市的农业机械品种结构、功能结构和区域结构明显改善,各类大中型、优质的农业机械数量不断增加,资源利用率有所提高,服务功能也正不断完善。截至目前,不含农用运输车,吴川全市的农机总动力达25.1万千瓦,拥有拖拉机2396台、水稻联合收割机391台、插秧机69台、农用机电排灌机械16250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3250台、拖拉机配套农具4570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22800台,全市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6.72%。
视线转向位于振文镇的吴川市祥瑞农业有限公司火龙果基地,果农们正热火朝天地忙着摘果。据吴川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统计,目前全市火龙果种植面积5335亩,主要分布在振文镇、黄坡镇、塘㙍镇和樟铺镇。
“火龙果的种植受温度影响较大,夏季气温高,成长周期短,果实重量在6两到1斤不等。春秋两季气温低,火龙果成长周期长,果实可达2斤以上。”吴川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林明介绍,吴川火龙果已有十几年的种植历史,是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
除了火龙果,吴川还拥有苏村番薯和吴川月饼两个区域公用品牌。
产自于长岐镇的苏村番薯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因其肉质松软、口感香滑、优质高产、香味浓纯且没有根带而深受市场欢迎。番薯的种植地——苏村地势低洼,靠近江河,世代积存下来的“泥微”变成了土质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的腐殖层,这种独特的土质结构十分有利于番薯的生长和发育,加上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温适宜,地理环境得天独厚,是名副其实的“番薯宝地”,年产量可达3000吨。
吴川作为“中国月饼之乡”,吴川月饼的历史可追溯至南宋,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更因用料考究、制作严谨、工艺精细、风味纯正而闻名全国。
据吴川市月饼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有月饼生产企业200多家,规模生产企业有20家,从业人员过万人,制饼师傅有数百名,年产量近万吨。经过多年发展,吴川月饼获誉无数,2017年,“吴川月饼”被广东省农业厅认定为“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2021年,“吴川月饼”获评湛江十大最受欢迎名特优新农产品……
“我们今年还推荐‘吴川黄牛’申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前已进入公示阶段。”吴川市农业农村局市场信息与科技教育股副股长曾宪鸿介绍,吴川拥有悠久的黄牛养殖历史,产区地处亚热带,气候适宜、水系发达、坡地宽广、草源茂盛,农户世代都有养殖黄牛的传统。近年来,随着养牛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农户的养牛积极性越来越高,吴川肉牛产业已发展成为吴川畜牧业的支柱产业。
激发资源活力
因地制宜推进特色产业园建设
走进吴川市覃巴镇黄牛养殖场,宽敞的大棚里,黄牛按规划有序排列,一名农户拎着一个装满新鲜牧草的大桶逐排投喂,引得黄牛埋头进食。
作为粗生好养的畜牧类动物,吴川黄牛耐湿热、耐粗饲、得病少、适应性强,同时,肌肉丰满、肉质细嫩、纤维少、屠宰率高。而吴川的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红薯、玉米、花生、甘蔗、木薯等,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牧草可供黄牛食用,黄牛养殖条件得天独厚。
目前,吴川市以“吴川黄牛”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基地示范带动,实施“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全市拥有黄牛养殖较大规模企业2家,规模化黄牛养殖基地4个,带动周边农户4000余户,全市黄牛年存栏量3.25万头。
为进一步促进肉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吴川肉牛”在种牛繁育、标准化养殖、专业化育肥、精深加工、品牌打造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吴川市正积极创建湛江市吴川市肉牛产业园(下称“肉牛产业园”),以肉牛产业为主导,范围涵盖覃巴镇、塘㙍镇、兰石镇、长岐镇等地,综合产值可达20.2亿元以上。同时,通过建立实施主体与农户之间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产业园内农户实现增收。
湛江是“中国对虾之都”,对虾养殖面积居全国首位,对虾的产量、加工规模、出口量均为全国第一。作为2019年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湛江市国联水产(吴川)对虾产业园(下称“对虾产业园”)是吴川首个对虾产业园。目前,对虾产业园正积极突破对虾养殖瓶颈,提高产业产值。
在养殖环节,对虾产业园专门设立了对虾良种繁育与工厂化养殖示范基地,通过科研建设,用微生态营养与病害治理等技术赋能对虾养殖,形成一个集对虾良种繁育、工厂化健康养殖技术研究、病害检测与防治于一体的多功能创新平台,以降低对虾生病率,引导对虾养殖工厂化。
“由研究员对对虾的生长环境、疫病等进行管理和控制,让对虾在可控的环境中生长,可以保证对虾的良种繁育。根据实测数据,100天的时间,我们对虾的长度可生长到15至18厘米。”对虾养殖基地负责人表示,经过多年的模式培育,对虾的工厂化养殖产量已突破6000斤/亩,产量是普通养殖模式的4倍。
吴川水域开阔,水质上乘,产出的罗非鱼肉质鲜美,已成为我国南方罗非鱼主要产区之一,现有规上淡水养殖户600多户。今年5月,湛江市吴川烤鱼预制菜产业园(下称“预制菜产业园”)获批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目前,覃巴镇国联罗非鱼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产业园范围包括覃巴镇、黄坡镇、塘㙍镇,总面积400.56平方公里。
“预制菜产业园将建有烤鱼加工基地项目、烤鱼生产信息化项目、烤鱼科研建设项目、烤鱼品牌建设项目、鱼类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冷链物流基地项目等。”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吴丽青介绍,产业园的实施主体共5家,牵头实施主体为广东国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产业园的主导产业综合产值预计可达31.9亿元。
吴川水系发达,自隋唐时期始,就有农户养殖鸭鹅的传统,因产业兴旺,使得吴川的羽毛加工业逐步发展壮大。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吴川已是闻名全国的羽绒集散地。如今,羽绒产业是吴川市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在中国羽绒行业中,吴川羽绒更以原料充足、绒朵大、蓬松度高而著称。
“近几年来,吴川市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重点推进水禽养殖与羽毛加工产业链,使水禽养殖产业和羽毛加工产业发展成为吴川市的三大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吴川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吴川市鸭鹅出栏量创新高达1060万羽,存栏量630万羽,综合总产值18.96亿元,占吴川市农业总产值39.52%。
2021年,吴川市投入2亿多元创建水禽现代农业产业园(下称“水禽产业园”),围绕吴川水禽主导特色产业,坚定“一只鹅鸭做大产业、一根羽毛做强产业”的建设思路,重点建设水禽规模化养殖、屠宰加工、羽绒加工、技术研发、品牌构筑等产业板块,加快推进水禽产业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实现水禽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水禽产业发展大集群。
释放土地“钱”力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助力撂荒地复耕
“以前请人工,还要机耕,整个流程下来每亩成本在880元左右,现在通过托管服务,每亩只需要750元就能搞定,包括打田机耕、施肥、打药、割禾四个流程,省钱又省力。”振文镇的郭伯笑着说。
近年来,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兴起和发展,农村的土地经营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逐步发展到农户分散经营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并行的阶段。伴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和国家惠农政策的调整,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也逐渐从土地流转向土地托管方向发展。
目前,吴川市以服务为切入、以整合为统领、以机制为保障,大力发展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主的社会化服务,探索建立了“生产托管+农村金融+农业保险+统一收购+粮食银行”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发展模式。“我们有几种农业生产托管方案,分别是‘村集体整合集中+生产托管’‘经营权入股集中+生产托管’和‘托管员+生产托管’。”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负责人林泰亨介绍,截至目前,全市托管服务组织发展到28个,全程及部分环节托管面积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1.8%,较上一年增加3万亩,服务农户6000户,带动低收入家庭200多户。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有哪些优势?
据林泰亨介绍,把土地交给专业的服务组织经营,由托管服务组织以较小的成本扩大经营规模,推进土地集中连片,可以形成服务型的适度规模经营。同时,通过大范围整合分散的机械力量,有助于形成配套的“作战单元”,提高机械利用效率,让农业找到“插上科技翅膀”的载体,还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有效节约人力、物力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和产出水平,实现参与合作的各利益主体互利共赢,分散了农业生产经营风险。而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经营主体的,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统”的功能,把一家一户的“零碎田”集中到一起形成“规模田”,由村级组织统一交给托管服务组织全程或部分环节进行托管,托管服务组织收取服务费或托管费,为增加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开辟了新门路。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的托管服务模式愈加完善,包括生产托管、农村金融、农业保险、统一收购以及‘粮食银行’五个方面,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资金哪里来、生产安全谁保证、如何卖粮等问题,还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形成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农民种植合作社、农事企业等多元化服务主体的可持续良性发展局面。”林泰亨介绍,作为一个农业企业,广东游鹰生态农业科技公司于2020年开展托管服务,到2021年,番薯托管面积已达5000亩,通过推进“种子革命”、加强耕地保护、落实“三减”要求,每亩土地增产500斤左右,亩成本可节省300元。
为更好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吴川市从群众角度考虑问题,坚持政府引导,成立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办公室,统筹协调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相关工作,由农机、农技、保险、银行等部门全力支持和参与托管服务,并以多形式进行宣传引导和培训,鼓励群众参与,提高干部群众和服务组织的服务技能。
在制度设计和风险防控等方面,吴川实行服务组织申报审核制度,对服务组织的运行情况实行监管,设立服务资金专门监管账户,保障服务资金的使用安全,并制定出台了相关文件,规范托管过程。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吴川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而推进农业生产托管,不仅有助于实现撂荒耕地的复耕复种,还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林泰亨表示,耕地撂荒受很多因素影响,想要复耕复种,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托管中心可以为村集体或农户量身定做,提供复耕复种的服务,探索更加有效、实际的可行性复耕方案,不仅减轻农户的负担,还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使昔日的“撂荒地”变成“致富田”。
相关附件:
原文链接:http://dara.gd.gov.cn/snnyxxlb/content/post_402099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