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粮食时评 > 正文

榆林:“七大工程”“五大行动”构建榆林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1-03-25     来源:      作者:    

  未命名_副本27.jpg

    3月22日,从榆林市农业农村局长会议了解到:2021年,榆林市农业农村工作将坚持“稳粮食保供给、强主导优特色、抓改革提动力、树新风善治理、美乡村共富裕”,聚焦建设陕西现代农业先行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全国知名的现代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三大目标”,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不断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能,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92万亩、总产保持在260万吨左右;全市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新建5.28万座卫生厕所,年底90%以上的村集体有经营性收入。

  

    具体是通过实施“七大工程”、开展“五大行动”、强化“五项保障”,全力构建榆林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

  

    实施“七大工程”,厚植农业发展根基

    一是实施稳粮保供工程。持续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统筹推进“良田、良法、良种、良机”,抓好肉蛋奶、果菜鱼等重要农副产品生产供给。落实113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最严格保护制度,加强18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监管,完成撂荒地复垦复耕50万亩,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37.29万亩,实施玉米倍增计划10万亩、增密度任务60万亩,落实50万亩马铃薯标准化基地建设,开展好“百千万”旱作农业推广行动,确保生猪年底存栏105万头。

  

    二是实施农民增收工程。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全面提升经营性收入;统筹城乡就业政策和体系,大力提升工资性收入;扩大改革成果,着力提升财产性收入;落实普惠性和兜底救助政策,提升转移性收入。

  

    三是实施四个百亿级产业提质增效工程。做精马铃薯产业,北部县建设优质菜用薯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万亩,南部县建设高淀粉加工薯标准化生产基地20万亩;引进北大荒、爱味客等深加工企业,依托明杰等本地龙头企业提升加工能力;举办好第23届中国马铃薯大会。做优大漠蔬菜,以榆阳、定边、靖边为重点,新建设施基地4万亩,做大做强定边辣椒、靖边胡萝卜等全国知名单品,实现面积突破60万亩,总产达到115万吨以上。适度增加山地苹果规模,新建果品基地8万亩,总面积达到120万亩,实现总产65万吨。稳步推进羊子“双千万”工程,新增湖羊基础母羊25万只,支持榆阳、定边、神木百万只标准化屠宰生产线建设。

  

    四是实施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工程。支持小杂粮加工企业提升附加值,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以上。优化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布局,制定黄芪、酸枣等地方标准,建立示范基地5万亩。新增稻渔综合种养1.2万亩,实施大水面生态养殖1.7万亩。新增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10万亩,实施粮改饲30万亩。重点打造神木和榆阳肉牛、定边奶牛产业示范区。支持府谷海红果、横山大明绿豆、佳米驴、清涧黑毛土猪、吴堡蚕桑等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打造一批名特优种养殖示范基地。打造子洲老君殿、定边白泥井、靖边东坑等产业强镇,争取创建2个全国示范村镇。

  

    五是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组建马铃薯、玉米等商业化育种联合体。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支持国家级地方保种场建设,积极申报创建省级畜禽保种场。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推进国家级玉米、马铃薯、小杂粮和省级瓜菜制种基地建设。扶持南繁加代育种企业建设。实施谷子、荞麦、高粱等良种统繁统供。加强种业安全监管,建设综合引育中心,建立本市主推品种建议名录。

    六是实施品牌强农工程。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推广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整合优化马铃薯、羊子、山地苹果等产品品牌,打造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加强营销体系建设,在大中城市继续布局“榆林尚农”品牌形象店,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工程。

    七是实施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工程。支持神木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产业融合示范区。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因地制宜推广“一户一田”,鼓励采取土地流转、托管等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新纳入全国名录管理家庭农场2000个,规范提升示范社100个,打造省级龙头企业10个、联合体5个。

  

    开展“五大行动”,强化乡村发展支撑

    一是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坚持规划引领,协调资源规划部门加快对集聚提升类村庄的建设规划编制。巩固示范建设成果,在巩固提升304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标杆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全省“十县百镇千村”乡村振兴试点工程建设,启动新一轮示范镇、示范村建设。分类梯次推进建设,重点打造一批省级示范样板村镇、区域内标杆示范。

    二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成5.28万座卫生厕所建设任务。统筹推进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建设农村污水治理设施。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健全收运处置体系,有效治理率达到90%。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健全长效保洁制度。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设施管护机制,深入推进宜居村庄建设。

    三是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十百千”行动。围绕“4+X”主导特色产业,组建10个市级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设立10名首席专家,打造100人以上的专家团队,抽调市县两级1000名农技人员开展“千人扶千村”行动,推动全市70%的农技人员深入基层服务“三农”。

    四是开展现代农业园区提升行动。对已认定的211家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采取淘汰和奖优的方式,提升完善园区功能。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四级联创”,新创建市级产业园24个,申报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1个。

    五是开展村集体经济提升行动。启动600个行政村“三变”改革,力争“三变”改革覆盖率提升到80%。选择12个乡镇发展经济联合总社,年度再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500个,逐步实现全市村集体经济“破零”。

  

    强化“五项保障”,补齐乡村振兴短板

    一是强化人才保障。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担任科技特派员,鼓励社会精英等回乡返乡参与乡村建设。

    二是强化资金保障。落实中央关于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大预算向农业农村倾斜力度,加快修订涉农资金管理办法。逐年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今年要达到20%,“十四五”末提高到50%以上。充分发挥各类政府投资基金和农业政策性金融作用,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支持乡村振兴。

  

  三是强化科技保障。充分发挥市农科院基础性研究的重要作用,围绕科技服务短板开展重点攻关。统筹整合基层农技区域站、农机站、畜牧兽医站等基层科技服务资源,有效发挥“六站两中心一大院”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作用。

  

    四是强化装备保障。力争农机装备总动力达到32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

    五是强化抗灾保障。加强产后整理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体系建设,提升防控能力,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http://nyt.shaanxi.gov.cn/www/sxdt1142/20210324/9754159.html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