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小金县畜禽养殖规模化快速发展,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也取得明显成效,但因养殖布局不合理,种养规模不匹配,粪污资源化利用难度大等问题,造成部分粪污未能实现合理有效利用。今年来,小金县立足实际、敢于攻坚克难,利用“四个强化”扎实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确保2022年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7%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7%以上,全县养殖场(户)粪污还田、还林率达到100%。
一是强化法律制度和政策支持分类施策管控养殖污染
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省、州相关规定,制定《小金县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案》和《小金县“六大专项行动”整治方案》,按照进一步完善“三区”划定工作,已划定的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内,严格按照《小金县畜禽养殖划定方案》开展养殖(场)户审批工作,对新建的养殖场要求必须配套相应的粪污处理设施,否则,不予备案,确保不发生“三区”内污染事件。坚持依法治污、科学治污、精准治污。
二是强化畜禽粪污高效收集转化与利用技术体系建设一是从源头上减量。严格按照《小金县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推广使用微生物制剂、酶制剂等饲料添加剂和低氮、磷,低矿物质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减量使用兽药和铜、锌饲料添加剂,降低养殖污染排放;推广新型喂料线,减少饲料的损失,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今年有减量化任务的两家养殖场减量工作;引导配套养殖粪污“三分离”(干湿分离、人畜分离和雨污分离)以减少污水中固形物含量,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县科农畜水局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对全县91家养殖场粪污处理进行全面排查,对5家排污不规范的养殖场提出整改意见,现已全部整改完成。二是推广“收集转化”新设备新技术使用。2021年小金县金都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投入资金23万元,安装粪便干湿分离器和溶气式气浮机设备,成为首批“转型者”,运用先进的环保设备,做到自动清粪,一次性完成粪污干湿分离和消毒,猪场周围有大片农田、地里有庄稼、果蔬、中药材,已看不到没有苍蝇乱飞,也闻不到异味,养猪变得干净、整洁了。养殖场生猪的粪污在进行人工清扫后,通过采用干湿分离技术,干粪就变成了肥料,用于种植中药材和蔬菜,分离沉淀后的尿液浇灌农田果树,这样一来既实现了生猪粪污“零直排”,养殖户也成功从中获益。将干粪转化为优质有机肥料进行还田、还林,提升生猪养殖畜禽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的能力,推动全县生猪养殖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成功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三是全面落实“一场一策一档一支队伍”。对全县养殖场(户)实行网格化管理,落实县、乡、村、场(户)四级管理制度,建立粪污去向台账,明确专人巡查指导管理,定期对养殖场(户)粪污设施设备配套建设与运行、畜禽存出栏、粪污处理和利用、环保风险等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直排偷排、多次责令整改但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及时处理,绝不手软,今年以来,养殖信访案件大大减少,由去年的3起减少到今年的0起,粪污乱排、乱放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三是强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种养结合技术模式
落实绿色循环产业发展理念,探索种养循环新模式。2021年小金县按照四川省内对口帮扶政策,引入1800万元社会资本与小金县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资成立阿坝州远龙牦牛养殖公司,在美兴镇麻足寨、沃日镇甘沟村、大坝口村探索“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第一目标,出租村集体圈舍实现年增收7万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0人,盘活闲置耕地并示范种植牧草800亩。去年阿坝州远龙牦牛养殖公司运用“4218”迭代模式出栏牦牛1000余头。该养殖场当年产生牛粪约1000吨,为强化畜禽粪污循环利用,与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企业探索以“畜牧养殖—粪便—蚯蚓—有机肥—农业种植”种养循环模式,用发酵好的牛粪进行蚯蚓养殖,蚯蚓消化牛粪后剩下的残渣和排泄物又成为有机肥,有机肥可以用来种植有机蔬果、优质饲草,提升了牛粪的附加值。2022年率先在美兴镇麻足寨、沃日镇甘沟村、八角镇巴木村、嘎斯村、沙龙乡沙栖村利用畜禽粪便推广蚯蚓养殖30余亩,当年亩产收入达15000元以上。牛粪、蚯蚓、有机肥、种植业之间形成的种养循环立体农业模式,不仅大大减少了高原环境污染,还能变废为宝、产生效益让土地价值发挥到最大,构建起“养殖种植双向循环”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框架,形成了一个生态循环的产业链条,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完成全县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目标。
四是强化第三方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培育
按照养殖户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针,以集中进行粪污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全量化能源利用模式,健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市场机制,培育壮大第三方治理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组建一批粪污收集运输、粪污资源化处理等社会化服务组织,配备收集运输设备和暂存设施,集中收集、处理周边养殖场(户)粪污;引导相邻的规模养殖场与规模化种植基地(高山有机蔬菜公司、小金玫瑰基地、食用菌基地、特色水果种植户)对接,形成绿色有机种养模式。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2/9/20/05c571cf86f047c8b82dc8d0584dcadc.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