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是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
9月1日,2022智博会智汇八方国际新闻中心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媒体群访活动在线上举行。现场,来自市农科院的3位专家就近年来重庆智慧农业重点项目作了介绍,并围绕智慧农业如何助力乡村振兴等话题展开谈论。
鱼菜共生AI工厂
节水节肥50%以上、节省劳动力80%以上
左边养鱼、右边种菜,一个是养殖业、一个是种植业,通过看不见的地下管道,将鱼池下方收集到的粪便处理后,直接输送至蔬菜区作为肥水进行灌溉,两者便能巧妙地结合起来!
市农科院产业发展处副处长、研究员刘吉振说,该院经过7年努力,形成了鱼菜共生智能工厂技术装备整体解决方案,打造了国内首家工厂化鱼菜共生生产技术装备创新研发平台——鱼菜共生AI工厂。
工厂可实现蔬菜单位面积年产量20吨/亩,养鱼密度100 公斤/立方米,饵料系数降低20%,生长周期缩短1/2。此外,通过种养耦合全循环,蔬菜栽培氮肥全替代,每年还可节水节肥50%以上,整体节省劳动力80%以上。
近年来,市农科院紧紧围绕重庆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通过“一张图”“一平台”“一张网” ,从产前、产中和产后打造山地农业数字闭环。
“一张图”即在全国率先绘制省域大尺度数字一张图,并建成重庆农业监测数字平台,实现每一地块的地理信息精准获取、粮油种类智能解译等功能。
“一平台”指的是山地果园智慧管理平台。该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了管理精细化、作业标准化,一级果品率提升40%。
“一张网”则是“巴味渝珍”电商大平台。该平台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主题,采取基地直播、领导代言等方式营销,累计交易额达1亿多元。
年产优质种苗1.5亿株
智慧种苗工厂让“菜篮子”更有保障
市农科院农业工程研究所副所长郑吉澍则以渝北区兴隆镇的智慧种苗工厂为例,介绍了如何在农业领域进行数字化改造。
位于渝北区的兴隆镇智慧种苗工厂,主要开展工厂化蔬菜优质种苗生产,可年产优质种苗1.5亿株,供给渝北80%的蔬菜种苗市场需求。
“我们通过搭建数字孪生管理平台,把现有的设备按标准通讯协议连通,实现了统一集中数据采集管理。”郑吉澍说,目前工厂实现了——
在蔬菜播种环节,通过基质拆封、基质搅拌、育苗穴盘自动堆垛等环节的自动作业,节约劳工人数2人以上。
在物流运输环节,通过转运架在播种车间和育苗车间任意苗床的自动运输,系统平均工作效率达1080盘/小时,节约劳工人数3人以上。
在苗期管理环节,开发了遮阳、风机等环境控制设备物联网系统,可根据温室环境参数自动控制温湿度、光照、水肥等。
郑吉澍介绍,工厂里还构建了生产溯源系统,采用现场实时录入,实现了从种子来源、品种等各个环节的人员、时间、天气等溯源信息采集。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即可查看种苗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数据。
构建山地智慧农业技术体系
助力乡村振兴
访谈期间,围绕重庆智慧农业未来发展,市农科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周蕊发表了看法。
周蕊说,近几年,重庆市农科院在全国率先研制了省域级“农业产业数字一张图管理平台”,该平台突破了丘陵山地地块级边界智能提取,目前已实现全重庆区域水稻、玉米、油菜、茶叶等主要粮油作物的遥感智能识别、种植规模的智能提取等。
“我们还在西部山地丘陵地区首次研制了‘无人果园数字平台’。”周蕊表示,该平台主要针对山地农业园区或产业基地,实现了从智慧选址、建园等生产过程的精准数字化管理,在全国数字乡村建设推进会上被评为特别贡献案例。
在周蕊看来,重庆有自己独特的市情、地貌,农业产业种类多但地块小,当下智慧农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需尽快形成自己的技术体系。
“从前端研究、后端应用,再到复制推广,通过体系建设让山地智慧农业产品化,助力打造良性循环的农业产业链。”周蕊表示,目前在重庆农业产业优势产区,市农科院正在研建“县域级数字乡村管理平台”,以期为相关地区提供集“乡村资源、乡村规划、乡村产业、产村治理、乡村服务”五大功能模块的“云边端”一体化的数字乡村解决方案。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mtbb/202209/t20220905_1107374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