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是我省第四大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300万亩以上,是平原地区压减冬闲田扩大粮食种植规模和山区发展特色产业最具潜力的作物,为我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质增效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为切实抓好秋冬种马铃薯生产,特制定如下技术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重点围绕“推广专用品种、优化技术模式、发展订单生产、提升生产效益”,强化马铃薯深沟垄作、晚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措施落实,推进高质量马铃薯秋冬播生产。
二、关键技术
1、选用优质品种。因地制宜,根据种植季节、茬口和市场需求选择适销对路品种,应用优质脱毒种薯,提高商品价值。平原、丘陵、低山地区宜选择中薯5号、华薯2号、华薯4号、华彩3号、早大白、费乌瑞它等早熟品种,恩施州低山地区还可选择米拉、鄂马铃薯10号等中晚熟品种。积极种植专用型马铃薯品种,打造品牌和发展订单生产。
2、推广绿色高效实用技术。一是适时播种。平原、丘陵、低山地区马铃薯冬种播期宜为12月底至翌年2月上旬前(为避开出苗后低温冻害,尽量推迟播种),选择晴朗天气播种,早熟品种每亩5500穴左右。播种深度8~12厘米,费乌瑞它等品种宜深播15厘米,以防播种过浅出现青皮现象。二是施足底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确定适宜施肥量和施肥方法。马铃薯耗钾肥最多,氮次之,磷最少,亩产3000公斤鲜薯要吸收氮16公斤、磷6.5公斤、钾32公斤。冬马铃薯覆盖地膜后追肥不易,必须一次性施足底肥,腐熟农家肥可亩施2000公斤左右,化肥一般亩施专用复合肥100公斤(16:13:16或17:6:22)、尿素15公斤、硫酸钾20公斤。农家肥和尿素结合耕翻整地施用,与耕层土壤充分混匀,其他化肥做种肥,播种时开沟点施,避开种薯以防烂种,适当补充微量元素。三是推广深沟宽垄栽培技术。用起垄机进行起垄,垄距1.1米,垄高20厘米左右,每垄开双沟,沟距20厘米,人工在开好的播种沟中“品”字形摆种,株距20厘米,播种密度6000穴/亩左右,播种后人工覆土。在适宜机械化操作的地区,推荐采取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作业。平原、丘陵、低山等区域可适度发展双膜(拱棚+地膜)或三膜(大拱棚+小拱棚+地膜)覆盖种植马铃薯,将成熟期提早至4月中下旬,抢高价位、获高收益。四是防控病虫草害。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防控策略,重点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充分应用晚疫病预警监测系统,加强预测预报,及时防控。预防性药剂可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每亩每次用药量175~225克等。对已发病的田块要选用治疗性药剂,在发病初期及早用68.75%银法利(氟菌·霜霉威) 60~75毫升;或76%克露(霜脲·锰锌)100克等喷雾防治。为提高防效,治疗性药剂不同年份要轮换交替使用。此外,播种后于盖膜前喷施芽前除草剂,提高除草效果。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秋冬播生产组织领导,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制定应对方案,切实做好秋冬播生产工作。
2、加强技术服务。开展多层次技术培训和观摩活动,不断提高农技推广人员和薯农的种植水平。
3、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宣传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及秋播生产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
4、加强主体培育。高度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积极推动企业、专业合作社、中介服务组织等建设,建立“企业+合作社”、“企业+合作社+农户”、“电商+合作社+农户”、 “电商+种植大户”等模式,大力发展马铃薯订单生产,不断健全完善产业化经营机制,促进农户与企业、中介组织等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原文链接:http://nyt.hubei.gov.cn/bmdt/yw/ywtz/snyjstgzz_9001/202209/t20220906_429583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