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粮食保健 > 正文

央媒看河南丨安阳用数字赋能现代农业 ——农民“掌”握丰收金钥匙

发布时间:2022-09-03     来源: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如今,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智慧”元素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只需要一部手机就能实时查看庄稼的生长情况。这些“高大上”的新技术在河南省安阳市的田间地头开花结果。数字化赋能让农民掌握了丰产丰收的金钥匙。

  “过去,地里的收成好坏靠天。如今通过电脑或手机APP,随时可以了解气象情况,查看每亩地浇多少水、用多少电、花多少钱,还可以实时查看地里的虫情。智慧农业让农田管理变得既高效又方便,让咱农民种地省力更省心。”8月16日,在安阳县广润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该县瓦店乡“90后”种粮大户张先智深有感触地说。

  走进广润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核心区,只见绵延15公里的“两横四纵”生态道路四通八达,两侧的沟渠全部为灌排两用生态沟渠,旱可浇、涝可排。特别是在沟渠内增设了智能物联网节制闸,通过智慧农业指挥调度中心可调节沟渠内的水位,在快速排除洪涝的同时,还可形成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的“双水源”灌溉体系,有效降低农作物因旱涝灾害受损程度。

  智能物联网节制闸只是智慧农业的其中一项应用。在核心区内的智慧农业指挥调度中心,电子大屏幕实时显示着农田喷灌、地面虫情测报等数据,可对项目全域的物联网智能灌溉机井、植保无人机等田间智能设施的运行进行控制和实时监测,对农业环境监测站、农业植保监测站、环境灾害预警站等田间科技监测设施的运行数据进行实时采集,通过后台数据运算模型,给出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决策建议和对农事活动的综合调度。

  以核心区66.7公顷无人农场为例,根据农作物种类、土壤结构、地形地貌的不同,可使用地下、地表两种水源,应用“双水源一系统”和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利用固定式、自动伸缩式、平移式等8种模式进行灌溉和施肥,并通过“三土三方”技术改良土壤,提高耕地质量,同时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通过对无人农机、无人值守传感等设施的远程控制,实现对农田全天候、全过程、全空间无人化耕、种、管、收的现代化农业耕种模式,引领种粮大户享受农业科技成果,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转型升级,大幅减少农业用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

  “以前灌溉需要人工开闸,现在运用电子系统实现了远程操作、电子开闸进水。农民可通过手机APP获取农用天气预报、土壤水分分布情况等,再加上改良种子,精细化与科技化有机结合,逐步实现粮食产量高、品质好。农民有了奔头,农业也成了有吸引力的职业。”安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永刚说。眼下,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应运而生,该县125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遍地开花,流转土地1万公顷,托管面积2万余公顷,1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1亿元,规模化集约经营成为农业生产新常态。

  高标准农田配上高科技农机,让种地变得更加轻松。安阳市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基础,运用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开展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让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高产、高效、低耗的智慧农业模式,智能化、便捷化的“互联网+”现代农业生态体系初步建立,建成广润坡农业物联网智慧平台和5个工作站,完成了270多个物联网基层数据采集示范点建设,为安阳市农业生产智能化、集约化、精准化和农产品安全监管奠定了基础。同时,安阳市运用卫星导航系统和农业遥感技术,开展无人机航空植保推广工作。特别是在安阳县瓦店乡、汤阴县优质小麦产业园地块,实现了植保飞防作业全覆盖,不仅节省了人工、药品成本,也避免了农药包装物对农田环境的污染,农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安阳市还不断完善农产品监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努力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其中,内黄县投入资金2000万元,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管理系统,走出了“政府负总责、经费有保障、县乡有机构、监管到村社、检测全覆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之路,被命名为全国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满足了群众对农产品的相关信息查询需求和监管部门对农产品种植、加工的监管要求。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加强5G数字化农业项目应用,加强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培训和引进,继续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持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工作,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农田,争取多打粮、打好粮,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安阳贡献。”安阳市农业农村局三级调研员吉福兵表示。(记者 夏先清 杨子佩)


原文链接:http://nynct.henan.gov.cn/2022/09-02/259876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