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卵石砌成的人行步道沿河引入农家,门前的庭院种满鲜花,小院里老物件组合成质朴的微景观,妇人妙手打理出的宜景则景、宜蔬则蔬的“庭院经济”,老年人坐在村口小公园里闲话家常。
房前屋后干净了,道路干净了,农村面貌和生产生活条件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村内,郁郁葱葱的果树和田园农作物融合出自然生态、绿色的农村田野风光,废弃老屋升级成了别有风情的民宿,发展起亲子研学、乡村旅游等产业,不仅成为村民的“美好家园”,也成为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小而优、小而精,这样的乡村美景,正在福州各地乡村涌现。
今年以来,福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开展乡村建设“五个美丽”活动,通过坚持“自然、协调、生态”的工作基调,点面结合,统筹推进,全力提升农村颜值。截至上半年,全市完成1349个美丽乡村庭院、318个美丽乡村微景观、67个美丽乡村小公园、9个美丽田园和3个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建设。田园牧歌的美丽乐章,正徐徐奏响。
勾勒“作战图”统筹推动凝聚合力
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建设“五个美丽”活动,将其作为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抓手和载体,纳入乡村振兴工作中通盘考虑、统筹推动。
福州市委乡村振兴办作为牵头单位,制定了创建活动方案,明确年度建设任务,分类施策推进,细化建设标准,在全市行政村广泛开展乡村建设“五个美丽”活动,将任务指标分解至村级具体建设点。
围绕目标任务,福州市按照“县乡主抓、精心组织,统筹协调、多方参与,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行动原则,结合福州市情,将乡村建设“五个美丽”活动与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护河爱水、清洁家园”行动、村庄清洁“六清一改”行动等重点工作有机统筹起来,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绘好“作战图”,擂响冲锋鼓。福州市凝聚合力,干劲十足。
整合资源成合力。抽调生态、建设等相关部门业务骨干,并与相关市直部门建立项目联合会商机制,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将政策、资金、人员、技术等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共同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多元资金共投入。坚持政府主导、村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通过“政府补一点、社会捐一点、村民出一点”的方式,以政府资金投入为杠杆,撬动社会化资金投入,激发村民投工投劳的意愿。
为确保乡村建设“五个美丽”活动出实效、有特色、创品牌,福州市不断强化责任落实,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亲自动员、亲自推动;强化晾晒考核,坚持“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半年一观摩、全年一盘点”,实行全过程动态管理,市委乡村振兴办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强化奖惩激励,将乡村建设“五个美丽”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市对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强化总结提升,通过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宣传活动,扩大群众知晓度和参与度,将活动上升为全社会的共同行为。
善用“乡土色” 巧借资源降低成本
“不能搞成山区的都市”“不能破坏生态,污染环境”“要坚持农业为本,旅游兴乡”,1995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赴寿山乡调研时,就对乡村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指导。
不搞“大兴土木”,不弄“大费周章”,在乡村建设“五个美丽”活动中,福州市以科学设计、因地制宜、依法依规的原则为指引,结合地域风貌、农民习惯、经济发展等实际情况,将乡村建设“五个美丽”活动按完善提升类、改建扩建类、新建类等3个类别差异化、分层次推进。
各地也据此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新路子。
晋安区九峰村秉承“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发展理念,坚持“两微、两少、两留”,利用自身优异的自然资源禀赋,通过就地取材,用林间毛竹改造民宿,用当地鹅卵石堆砌围墙,用山间条石铺设道路,既留住了乡土风貌、留住“乡愁”,又降低了乡村建设“五个美丽”活动的投入成本,实现了与周边环境相统一、相融合。
福清市探索建立“村两委+乡贤促进会”,借助乡贤的力量参与乡村建设“五个美丽”。上迳镇梧岗村依托林氏乡贤将一处老宅里原有的民俗物品、农耕器具、历史票据利用起来,并由乡贤提供设计、修缮、监理等环节的全程帮助,创建了具有传承乡村记忆的微景观“林家小院”;海口镇牛宅村以乡愁为主题,通过乡贤积极参与拆除坍塌屋体、加固部分墙体、进行景观创作,绘制颇具年代感的墙体文化等,形成独具乡土气息的微景观群,唤醒村民的童年记忆,留住了乡愁乡情。
长乐区鹤上镇立足改造提升现有小公园,鼓励利用乡村四旁闲置地、废弃地、抛荒地、山体等改造“口袋公园”,进一步完善功能、美化景观。在改造过程中,坚持让小公园“投其所好”,满足村民休憩、健身、交流的功能性需求,传播文明乡风载体的文化性需求,以及可持续性需求;突出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乡村文化要素和自然野趣,展现乡村历史遗迹、名人轶事、民俗文化、产业文化等,凸显乡村“小公园”的文化特色。
永泰县红星乡大力鼓励村民将自家废弃的水磨石、瓦片、石条、瓦缸、红砖、石秤砣等老物件贡献出来,应用到微景观建设中。部分从古厝危房中拆解出来的石条、横木等也被适当保存起来,作为红星乡微景观建设的“柴砖银行”,为后续红星村微景观建设和维护提供物料支撑,减少乡村财政支出。
高新区则发挥毗邻福州大学城的区位优势,举办乡村微景观创意设计大赛,邀请高校大学生参与乡村微景观改造提升活动,对村庄边角地块、房前屋后、村道沿线进行创作,在局部范围打造点睛之景。
村民“执画笔”主动参与确保长效
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让农民群众主动参与,才能确保工作长效。
福州市坚持以农民为主体,通过宣传标语、网络传播、入户讲解等形式,提高乡村建设“五个美丽”活动的知晓度和参与率,让“农民群众既是参与的主体,也是受益的主体”的理念深入人心。聚焦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等重点群体,依托“姐妹乡伴·美丽庭院”巾帼志愿服务团队等基层群众志愿组织力量,动员农民群众主动参与美丽庭院建设、乡村绿化美化等活动中。
人心齐,功夫细。晋安区寿山乡前洋村积极用好巾帼榜样力量,通过成立“妈妈清洁队”,参与村庄清洁、路旁卫生整治、绿化道路、挨家挨户宣传等活动,为空巢老人整治房前屋后卫生,以实际行动带领村内的妇女共同参与到“美丽庭院”创建的过程中。
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福州市提供了多项正向激励措施。物质层面上,在全市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通过积分兑换的形式,奖励实用、实惠的生活用品,引导农民群众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精神层面上,通过“美丽庭院”挂牌、“红黑榜”公示等形式,肯定付出、表扬优秀、倡导文明。
福清市石竹街道洋梓村采取“姐妹乡伴”模式,开展最美庭院评比,让参与的家庭户和邻里形成一组,两户相互帮助,积极投入到美丽庭院建设中。永泰县红星乡设立“金点子奖”,针对微景观设计提出荣誉奖励,鼓励村民(包括本村户籍的在学孩童)参与到微景观建设。
乡村建设“五个美丽”活动,不仅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更激励了村民参与的自觉性、积极性。福州市也借助乡村建设“五个美丽”活动契机,充分发挥妇女群众的劳动智慧,大力引导发展庭院经济。如,寿山乡通过组织学习培训、成立“创业致富服务室”、开辟巾帼基地果园等途径,在妇女创新创业、家政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带动庭院经济和民宿经济发展。
美丽“齐入画” 诗意乡村成果共享
在永泰县梧桐镇坂埕村,大樟溪畔,古廊桥、古榕道幽雅清新、休闲逸致,鹅卵石砌成的蜿蜒内河和人行步道凸显小桥流水人家。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当地挖掘田园和乡土价值的特色素材,以古榕树、古廊桥、古宫、古厝等为要素推动乡村旅游,升级改造堤坝和拦水坝改为鱼鳞坝,并将千亩茉莉花田、菜篮公管、金野农场打造成特色景点,建起共享茶室、咖啡屋,推进旅游综合开发,丰富乡村旅游业态。“榕水谣”这个美丽乡村旅游休闲点,成为了市民周边游争相“打卡”的网红之地。
如今,前往坂埕村进行采摘与农耕体验、青少年农事教育的游人不断。这是坂埕村建设美丽田园收获的成果,也是福州市美丽田园建设的一个缩影。在确保农业基本生产的前提下,福州市以风光靓丽的稻田、蔬菜种植园作为主要载体,开发农事研学潜力,兼具观赏性、科普性、体验性,吸引了大量学生体验农耕乐趣,有效传播了农耕文化。
“五个美丽”,成果共享。在开展乡村建设“五个美丽”活动的同时,福州大力发掘乡村旅游潜力,利用福州乡投的国企优势,开发建设福州乡村游平台,力求通过整合民宿、农特产、研学等资源,实现政府与社会、农民与市民、生态与生产的多方共赢。
在市级层面的谋划外,福州市鼓励以县(市)区自主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涌现出了如浓郁畲族风情民宿的罗源县八井村,具有南洋风格的“侨乡”马尾区白眉村,渔家传统的福清市玉楼村等,既保护了生态环境,改善了群众收入水平,提升了乡村旅游景观,又对希望在山林野外、水边田头寻求精神自我的外出务工人员、城市居民提供了具有吸引力和慰藉力的美好家园。乡村建设“五个美丽”活动,为福州乡村振兴擦亮了底色。
附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nynct.fujian.gov.cn/xxgk/gzdt/qsnyxxlb/fz/202208/t20220830_5983853.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