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发布 > 正文

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粮食生产专场

发布时间:2022-08-27     来源: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8月26日(周五)上午9:00,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这十年”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粮食生产专场在省行政中心1号楼西127新闻发布厅举行,请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卢仕仁,省粮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曹越方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汪晔宇主持新闻发布会。

  

  

  

  

  

  直播员: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汪晔宇】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会。今天举行“安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6场,是粮食生产专场。我们邀请到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卢仕仁先生,省粮食局副局长曹越方先生,向大家介绍安徽粮食生产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首先请卢厅长介绍情况。

  

  

  

  直播员: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卢仕仁】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向大家介绍安徽粮食生产等相关情况。首先,我代表中共安徽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向大家长期以来对安徽“三农”工作,特别是对粮食生产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

粮稳天下安。安徽是粮食大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多作贡献,是我们必须要扛稳的重大政治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安徽考察。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指出,安徽是粮食生产大省,长期以来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2020年8月,总书记再次亲临我省考察,强调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今年6月,总书记给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勉励种粮大户,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安徽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毫不放松抓紧抓好粮食生产,粮食产量已连续五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稳居全国第4位,以占全国4.3%的耕地,生产了全国6%的粮食,每年净调出粮食200亿斤左右,是全国5个粮食净调出大省之一,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为端稳中国饭碗持续贡献安徽力量。今年夏粮再获丰收,呈现“面积、单产、总产、效益”四增的可喜形势,总产增量居全国第一,质量等级和食品安全指标近10年来最好。当前秋粮生长已进入中后期,长势总体良好,具备夺取丰收的苗情基础,今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年。

  

  直播员: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卢仕仁】——这十年,党政同责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省委一号文件、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省政府重点工作每年对粮食生产作出部署,将生产任务下达到市县乡村,明确到地块,在全国率先出台粮食安全责任制实施意见、考核办法和约谈机制,并纳入对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各地各部门重粮抓粮积极性明显增强,形成“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的良好局面。在全国5次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中,安徽全部获优秀等次,两次名列第一,体现粮食大省的政治担当。今年,省委召开五级书记参加的粮食安全工作会议,规格之高前所未有,在全国率先制定《省委常委会委员粮食安全工作责任清单》《省政府领导班子成员粮食安全工作责任清单》,推动市县党委、政府全部出台“两个清单”,全省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机制更加完善。

  

  

  

  直播员: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卢仕仁】——这十年,粮食综合产能实现百亿跨越。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突出“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粮食产能实现从700亿斤到800亿斤的跨越。2021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10964.4万亩,产量817.5亿斤,分别较2012年增加481.4万亩、108.9亿斤。用“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好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52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落实到地块,以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全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551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6.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加快推动“小田变大田”改革,全省“小田变大田”面积1460万亩。持续推进作物良种“揭榜挂帅”联合攻关,全省共有国家级制种大县1个、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4个,培育推广了一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突破性新品种,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机总动力超6900万千瓦,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率82.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

  

  

  

  直播员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卢仕仁】——这十年,农民种粮收益持续显著提高。农民种粮能赚钱,国家粮食就安全。我省将发展优质专用粮食作为促进种粮农民持续增收的关键举措,重点围绕小麦、水稻两大口粮作物,构建“单种、单收、单储、单加工”的生产发展模式,每年制作并公开发布优质专用小麦、水稻种植电子地图,引导市场主体“按图索粮”,平均每斤溢价10%左右,实现优质优价。今年夏粮喜获十九连丰,单产、总产再创新高,据调查测算,扣除农资、人工、机收价格上涨等影响后,小麦亩均净增收达150元。组织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形成沿江、沿淮和环巢湖三大优势区,稻虾综合种养成为农业领域呼声最高、底色最靓的新业态之一。截至目前,全省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629万亩,稻虾种养面积和小龙虾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二位,普遍实现“亩收千斤粮,亩增千元钱”。

  

  

  

  直播员: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卢仕仁】——这十年,收储流通调控水平稳步提升。认真执行国家收购政策,切实发挥最低价收购兜底功能,创新出台省级临时收储、补贴加工企业收购、去库存补贴等措施,确保“种粮卖得出”。支持各类收购主体发展,建立市场化收购信用保证基金,市场化收购已成为主渠道,优粮优价格局逐渐形成。推动拆小建大、拆旧建新,引导“老小散旧”库点有序淘汰,全省现有粮食仓容1135.4亿斤,其中高大平房仓占47%。推广应用储粮新技术,在16个市64个产粮县(市、区)建成粮食产后服务中心310个。实现省级储备粮承储库点政策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两分开”,有效防范储粮风险、提升调运效率。在沿江、沿淮及重要公路、铁路干线周边,规划建设了一批集仓储、物流、加工、贸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粮食物流(产业)园区,拥有散粮中转功能的立筒仓、浅圆仓46.2亿斤,物流接发能力不断提升,切实满足粮食收储调控需要。

  

  

  

  直播员: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卢仕仁】——这十年,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蓬勃发展。抓好“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2021年,全省粮油加工业总产值3027亿元,位居全国第三,较2012年增加1424亿元,增幅达88.8%。发展小麦、稻米、玉米等10个产值超千亿元的绿色食品产业,顶格推进“双招双引”工作,仅去年一年,组织开展活动1600多场次,引进项目902个,投资总额2673.26亿元、同比增长48.5%。强化龙头带动,粮油类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6家,占比43.3%,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49家,占比34.9%。全力打造“皖美粮油”公共品牌,全省拥有118个“安徽好粮油”产品、40个“中国好粮油”产品。加强部省共建,已认定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56个,近三分之一的农产品销往沪苏浙。今年6月,省政府在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小岗村举办了首届长三角绿色食品加工业大会,并将永久会址落在那里,我们将努力发挥这个平台作用,加快推动安徽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直播员: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卢仕仁】——这十年,应急保供底线最大限度扎紧兜牢。我们牢牢守住“产得出、供得上、有保障”的底线,2021年全省人均占有粮食668.7公斤,较2012年提升57.7公斤,超出全国平均水平185.7公斤,远高于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建立省市县三级政府储备粮252万吨,超过国家下达任务32万吨,能够满足辖区内全部常住人口3个月市场供应量。全省设区市共建立成品粮油储备7.6万吨,满足合肥市与其他设区市主城区人口15天、7天以上市场供应量。推动社会责任储备建设,企业已建立储备21万吨。各级各地均制定粮食应急预案,全省认定应急加工企业361家,日加工原粮能力2.48亿斤,布设应急供应网点1719家、应急配送中心102家,实现城乡全覆盖。

  

  

  

  直播员: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卢仕仁】 ——这十年,粮食生产保障体系建设成效凸显。在落实好中央支持粮食生产各项政策举措的基础上,安徽各级各部门加快构建辅之以利、辅之以义的保障机制,通过财政补贴保成本、价格支持稳预期、保险扩面降风险等措施,不断激发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上个月,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多种粮种好粮实施方案》,提出实施“一个优先、五个行动”,推动全省上下重粮惠粮兴粮政策优先落实,仅省财政就已经明确新增投入11亿元用于支持粮食生产。另外,我省结合生产实际,制定出台《安徽省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若干规定》,已于本月10号正式开始施行,这是全国第一部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的地方立法,实现了我省粮食生产关键环节在法律层面的制度保障。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保证“口粮绝对安全”,做到“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直播员: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卢仕仁】各位媒体朋友,回望走过的路,安徽粮食生产十年来的成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一个缩影;展望奋进的路,安徽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多种粮、种好粮”重要指示精神,坚决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安徽见行动”,扎扎实实抓好粮食生产,力争今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直播员: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汪晔宇】谢谢卢厅长的介绍。下面欢迎各位记者提问,提问前请举手示意,并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直播员:

  

  【新华社记者】卢厅长您好,安徽为了抓好习近平总书记给种粮大户徐淙祥重要回信精神的落实,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刚才卢厅长也介绍到,省委省政府还专门研究出台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多种粮种好粮实施方案》,请问卢厅长,关于安徽如何“多种粮、种好粮”,有什么考虑和安排,能不能作一下详细介绍?

  

  

  

  直播员: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卢仕仁】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我省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充分体现了对粮食安全的高度关注、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对安徽的重视和对安徽“三农”工作的肯定。总书记在信中指示我们“多种粮、种好粮”,这既是对粮食生产数量的要求,也是对粮食生产质量的要求;既是对“三农”工作首要任务的硬要求,也是对“三农”工作标准的严要求。我们将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首要任务,以“两强一增”行动为牵引,推动《实施方案》各项措施落实落地,带动广大农户多种粮、种好粮。

第一、确保粮食面积连年落实,质量效益逐年提升。按照“稳面积、稳产量,提品质、增效益”的总体思路,坚决完成每年国家下达我省的粮食生产任务,确保粮食面积只增不减,粮食产能稳定在800亿斤以上,每年把粮食种植面积任务分解到市县乡村,落实到主体和田块。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推行“按图索粮”和订单式生产,实现“单种、单收、单储、专用”,优质专用水稻、小麦种植面积由5060万亩发展到6400万亩以上,占水稻、小麦总种植面积的比例提高到80%。大豆、油料面积实现“双千万”目标,做到面积产量年年增、质量有保障。

  

  

  

  直播员: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卢仕仁】第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让农民有钱挣、得实惠。全面落实中央和省级支持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发挥省财政新增11亿元资金作用,推动市县同步加大对农民从事粮食生产补助力度,确保我省粮食生产补贴逐步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引导金融机构出台支持粮食生产专项政策,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降低涉粮主体融资成本,提高融资便捷性。鼓励大学生、返乡农民工领办、创办家庭农场、合作社,支持新型经营主体牵头开展社会化服务,带动更多小农户发展粮食生产,到2025年,300亩以上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发展到4万个,种植面积占全省粮食种植面积比例提高到45%以上,涉粮社会化服务组织由2.9万个增加到3.2万个。

第三、抓好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粮食产能基础。严格耕地利用保护,确保良田粮用,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将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工程,建设千亩片、万亩方集中连片永久基本农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工程,到2025年,建成高标准农田6250万亩,占比提高到75%,建设亩均财政投入提高到3000元。大力推进“小田变大田”改革,到2025年实施面积达到3000万亩,增加有效耕种面积3%—10%左右。

  

  

  

  直播员: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卢仕仁】第四、大力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赋能粮食生产。聚焦农民最期盼、最急需的农业科技,发挥18个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基层农技服务体系的作用,加快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到2025年,全省新培育10个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新品种,科技特派员发展到1.5万名以上。落实农机购置与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加大补贴力度,大力推广复式、高效先进适用农机具,全力补上农机短板。加快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打造100个小麦、水稻、玉米等高标准基地。到2025年,新建成育秧中心480个、粮食烘干中心580个、综合农事服务中心600个,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92%,保持全国领先。

第五、以抓好粮食生产为己任,保持忠诚尽职奋勇争先的状态。全省三农工作者将始终牢记安徽在全国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中国粮仓多装安徽粮的荣誉感,奋力抓好粮食生产。落实好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粮食安全工作责任清单。省委农办及时对粮食安全重大部署、重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办。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适时开展粮食生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调动各级重粮抓粮的积极性。

  

  

  

  直播员:

  

  【安徽商报记者】曹局长您好,“种粮卖得出,吃粮买得到”是粮食部门立足之本和工作底线。请问我省在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和应急保供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直播员:

  

  【省粮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曹越方】我省积极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目前已形成市场化收购为主体、政策性收购兜住底的粮食收储新格局。

一是鼓励市场化收购。在市场主体培育、渠道拓展、资金筹措、服务保障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鼓励多元市场主体有序入市收购,充分激发市场购销活力,搞活粮食流通。2020、2021年度,市场化收购比重分别达87%、93%,今年夏粮市场化收购比重达100%。

二是适时启动最低价收购。严格落实国家粮食购销政策,适时启动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2012年-2021年共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22次(2012年小麦、中晚稻计2次,2013年-2016年小麦、早籼稻、中晚稻均启动计12次,2017年-2019年小麦、中晚稻均启动计6次,2020年小麦1次,2021年中晚稻1次)、收购粮食6273.9万吨(其中,小麦9次、收购3580.3万吨,早籼稻4次、收购24.2万吨,中晚稻9次、收购2669.4万吨)。

  

  

  

  直播员:

  

  【省粮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曹越方】三是建立临时收储制度。2015年、2016年为破解农民销售不符合国家最低收购价粮食问题,在全国首创省级小麦临时收储政策,其中,2015年收购32.5万吨、2016年20.6万吨。2017年实施省级补贴加工企业收购不符合国家最低收购价中晚稻政策,收购7.3万吨。

四是优化政府储备粮管理。省市县三级政府储备粮252万吨,超过国家下达任务32万吨,能够满足辖区内全部常住人口3个月市场供应量。优化调整省级储备布局,2023年底前全部集中到23个目标承储库点。推动省级储备粮承储库点政策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两分开”,提高储备管理效能。

  

  

  

  直播员:

  

  【省粮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曹越方】五是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全省设区市共建立成品粮油储备7.6万吨,满足合肥市与其他设区市主城区人口15天、7天以上市场供应量。建立省级加工企业社会责任储备21万吨。16市104县(区)均制定粮食应急预案,布设应急供应网点1719家、应急配送中心102家,实现城乡全覆盖。认定应急加工企业361家,日加工原粮能力12.4万吨,能保障全省居民3天消费需求。

六是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持续推进“一县一企、一企多点”等体制机制改革,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减员增效,创新经营方式,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七是完善粮食购销市场体系。完善以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为龙头,各市重点粮食现货批发交易市场为支撑,覆盖城乡农贸市场、商超、专营店、电商平台为基础的全省粮食购销市场体系。截至目前,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拥有4000多家省内会员单位,2012-2021年间共组织3855场次粮食线上交易会,成交粮食2786.79亿斤,交易金额3441.96亿元。

  

  直播员:

  

  【央广网记者】曹局长您好,启动实施“粮安工程”以来,安徽仓储物流建设快速推进。请问安徽在加强仓储物流建设、提升仓储物流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方面有什么举措?有哪些重要进展?

  

  

  

  直播员:

  

  【省粮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曹越方】我省把加快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作为粮食收储的基础工程,抢抓机遇,集中力量,不断提升仓储物流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一是粮食基础设施面貌焕然一新。2014年,获得国家“粮安工程”危仓老库维修改造重点支持省后,我省创新实施危仓老库维修改造“324”工程,即重点维修仓容300万吨、改造升级仓容200万吨、恢复重建仓容400万吨。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仓储设施专项等项目建设。开展省财政补助粮食仓储设施“补短板”行动,进一步优化仓储布局,补齐仓容缺口短板。10年来争取中央预算内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21亿元,共新建仓容1164万吨,维修改造仓容500万吨,全社会完好仓容增加167%。截至2021年底,全社会完好仓容达5677万吨,居全国第三位,全省粮食收储能力大幅提升。

  

  

  

  直播员:

  

  【省粮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曹越方】二是粮食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我省粮库信息化建设和运用走在全国前列。2015年,省粮食局开始实施“智慧皖粮”信息化建设工程,对粮库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共投入资金4亿多元,建成了覆盖全省16个设区市、78个县的1545个信息化项目,包括1个省级云平台、1061个基层库点、347个大型龙头加工企业、48个“堡垒型”应急企业等,率先与国家局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极大提升全省粮食仓储物流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让粮食流通全程纳入“电子哨兵”视线之内,实现粮食购销穿透式监管,不断筑牢安全、稳定、廉政底线。

  

  

  

  直播员: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卢厅长您好,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和关键。安徽既是粮食大省,也是产种、用种、供种大省,请问安徽如何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加大科技攻关与研发投入力度,更好更快推动由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转变?

  

  

  

  直播员: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卢仕仁】我省按照“保、育、繁、推、管”全产业链发展思路,积极推进种业振兴,为粮食安全夯实种业根基。我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丰富,现有资源保存量达6万多份、占全国库存量11%。全省农作物种业企业324家,种子年销售额65亿元以上,位居全国第三,其中上市种子企业2家、居全国第一,育繁推一体化企业11家、居全国第二。1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种业阵型企业,入选企业数居全国第6位。全省年产农作物良种9亿公斤、占全国14%,水稻良种连续四年出口量全国第一。为推动我省由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转变,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突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分类开展种质资源普查,截至今年上半年,已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5712份,向国家资源库移交5041份,入库量居全国第一。立项建设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中心库,确定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区、圃)31家,完成50余种、2300余份农作物资源鉴定评价。我们将继续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加强资源保护利用,鉴定发掘一批优异种质和基因资源,力争到2025年新收集资源1万份,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中心库建成并投入使用。

  

  

  

  直播员: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卢仕仁】二是突出育种科技创新攻关。采取“揭榜挂帅”机制,组织10家科研单位和35家种业企业,围绕水稻、小麦、玉米等4种作物开展育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精准鉴定种质资源617份,创制抗病抗逆优质高产的农作物种质127份,为培育突破性品种奠定基础。今年上半年,又启动大豆、油菜、花生、青贮玉米等11类作物新品种研发攻关,加快优质新品种培育步伐。我们将完善“揭榜挂帅”工作机制,加强动态管理,持续推进良种联合攻关,力争到2025年育成10个左右突破性作物新品种。

三是突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今年成功申报涡阳(小麦)为国家级制种大县,争取濉溪(小麦)、埇桥(大豆)良繁基地中央财政奖励资金6000万元。安排省财政资金700万元支持濉溪、舒城、霍山、萧县省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安排380万元支持海南南繁科研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安排1203万元支持合肥打造“种业之都”。我们将持续加强良种繁育基地质量和规模建设,重点打造“三轴多区”的繁育空间布局,高质量建设以濉溪、埇桥以及沿江地区为中轴的小麦、大豆、水稻等良繁基地,2025年全省规模连片的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面积增长20%以上。

  

  

  

  直播员: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卢仕仁】四是突出种业企业扶优扶强。通过支持种业企业参与良种联合攻关、承接政府项目、开展试验示范等,支持种业企业做大做强。今年争取中央现代种业提升项目资金4822万元,支持5家企业发展。帮助种业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为349家种业企业新增授信32.3亿元,落实410笔新增放款28.1亿元。研究对种业企业直接用于育种、制种用地免征土地使用税,会同合肥海关对进口种子种源免征增值税。与荃银高科、合肥丰乐、安徽皖垦、安徽国豪、江淮园艺等5家入选国家阵型的种子企业建立“一对一”联系制度。我们将持续开展持续推进种业企业扶优行动,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向重点优势企业集聚,十四五末,全省新增上市企业3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2家,全省种子企业销售额达到70亿元。

五是突出抓好种业市场净化。建立农作物种子市场网格化监管机制,强化与公安等部门协同联动机制,组织开展农作物种子市场常态化监督检查,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2.38万人次,检查企业及门店1.64万家,种子市场秩序良好。我们将继续保持对侵犯种业知识产权案件高压严打态势,严格网格化管理制度,加强质量抽检和日常监督检查,保证种子市场平稳有序和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直播员: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汪晔宇】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再见!

  

  

  

  

  

  

  文件下载

文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nync.ah.gov.cn/public/7021/5641017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