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在防止闲置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过程中,采育镇精准施策、多措并举,将荒废的土地转变成千亩“良田”,也守护了百姓的“粮袋子”。采育镇究竟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在采育镇包头营村,大片的“良田”,放眼望去,盎然绿意尽收眼底。上千亩的花生和玉米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据了解,这些农田原本是附近村民的闲置地、撂荒地,采育镇通过采取统一回收、流转、管理的方式,对实地进行了多次勘察、测绘,最终制定出了一套以农机、农技、农巡、农安和农资“五农”为主体的农田管理方案,有效保障镇域粮食实现增产、增收。
采育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说:“农田方面,今年从老百姓手上收了2000多亩的闲置土地,主要种植花生、黄豆和玉米,农技方面,提供了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农巡主要巡查了是否有违法建设的大棚,农安方面主要是农产品的安全检测。”
采育镇整合镇村两级人员力量,采取一户一策、一地一策建立动态管理台账,不断强化对农田的监管力度;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上,采用定期送检和不定期抽检的方式,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生产区域和重点品种的农药残留检测力度;强化废旧地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确保农田环境安全整洁有序。
采育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国内的形势,预计秋季会大面积种植小麦,可能有1000多亩到2000亩左右,切实做到守护百姓的粮袋子,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原文链接:http://nyncw.sh.gov.cn/xyyw/20220815/848e3b7d6d984cdb915dbc67f68b955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