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做好旱情监测。入旱以来,农业农村部门持续加强与气象、水利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建立旱情日报制度,每日跟踪监测旱情发展,及时会商评估旱灾影响,指导农民科学抗旱。截至目前,成都市17个涉农区(市)县及环城生态区出现了不同程度旱情,粮食作物受灾面积约6.5万亩,经济作物受灾面积约2.9万亩。
二是强化分类指导。全面部署农业抗旱工作,组织技术小组下沉到简阳市、成都东部新区、金堂县等地开展抗旱技术指导和旱情核实。加密土壤墒情、农作物病虫害调查力度,准确掌握土壤墒情和作物长势情况,安排技术人员包片落实引水保墒、提水补苗、改种补种等技术指导。指导区(市)县根据本地农作物种植和旱情发展情况,分作物、分长势,因地制宜、科学施策,力争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不减产、非灾区多增产。
三是跟进保险赔付。协调景泰、安盟、人保等保险公司及相关区(市)县农技干部现场踏勘,加快定损、理赔进度,科学精准认定旱情损失。将本年度保险赔付整体提前,边立案边赔付,力争8月全面完成踏勘定损工作,10月底全面完成赔付。今年,全市农作物保险承保面积83万亩,预估此次旱灾赔付损失4200余万元。
四是落实抗旱措施。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加强救灾种子储备、调剂和调运,加大肥料、农药等农资市场监管力度,组织农机具支援抗旱工作。加大抗旱投入,指导区(市)县做好提、蓄、引、灌以及人工增雨作业等多种措施抗旱保苗。未雨绸缪做好暴雨洪涝、大风等恶劣天气应对准备,谨防出现“旱涝急转”。抓好在田作物管理,动员旱区种植户开展抗旱浇灌,努力提高作物单产,以丰补歉,全力打好病虫防控攻坚战,保障全市粮食作物总体产量不减少。
五是深挖扩种潜力。指导区(市)县充分利用落叶果树行间、幼龄果园、边角地,扩大秋洋芋、秋大豆、秋杂粮等粮食作物和秋季蔬菜生产,在不挤占油菜、小麦播种空间的前提下,做到地不留空、季不留闲。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2/8/18/dd75ce4c016c42c3823d7f302fd0c70a.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