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芦山县始终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总量、质量“双提升”。2020年,全县2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纯收入379.92万元,村均14.61万元。总量同比增长249.92万元,增长率为192.25%,村均同比增长11.19万元,增长率为327.19%。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有2个村、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10个村、收入10万元以下的有14个村。
一、强化“三级领办”,建立立体联动推进体系
省委书记彭清华在芦山县调研时,专门就健全村级集体经济经营、管理、分配、监督机制作出指示,要求芦山县在探索村级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方面先行先试,为芦山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近年来,芦山县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以党建为引领,推行村集体经济由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村第一书记“三级领办”,并由县级干部“挂牌领战督战”。全面实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三个一肩挑”。
二、完善制度机制,激发集体经济发展动能
一是“三个锁定”推动市场化经营。深入推进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锁定资产、锁定股权、锁定主体,盘清8个乡镇(街道)33个村(社区)集体资产总额1.63亿元,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5.8万人,建立理事会、监事会公司化内部机构,成立跨村联营股份有限公司4家,提供合法市场主体和有效经营平台,推动市场化经营。二是“一核多元”促进协同化参与。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县级备案管理机制,出台《村党组织提名推荐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负责人办法》,建立村党组织“四必议四必审”机制,制定“四张权责清单”,构建起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各类组织参与协同的村级治理体系。三是“四位一体”实现规范化运行。把牢经营、管理、分配、监督四个关键环节,推进所有权与经营权有效分离,聘请9名职业经理人“打理”集体资产,实现净资产年增长16%;建立集体收益“股权比例分红+治理积分分红+集体额外奖励”多元分配机制;探索村纪检小组、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监事会“并线”运行机制,构建“常态监督+定期审核+及时反馈”监督管理闭合体系,确保村级集体资源、资产、资金安全。
三、整合要素资源,强化集体经济发展保障
一是健全政策优化要素配置。以《村级集体经济三年提升计划》为统揽,细化出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财政奖励办法(试行)》等系列政策,开发“村易贷”金融服务产品,明确村集体申请贷款适用利率降低、程序简化、条件放宽“三个标准”,构建起更加完善的“1+N”政策扶持体系。二是高效推动资源、资产、资金作用发挥。盘活沉睡资源和闲置资产,流转土地、林地18.97万亩,整合已征未用土地、“四荒”地1.1万余亩,实施土地增减挂钩,划拨1600亩新增用地和2.3万平方米闲置房屋供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研究制定政府投资项目折资入股具体办法,折合2100余万元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持有经营;以中省财政资金扶持项目为杠杆,撬动财政配套、涉农资金、集体资金、社会资本等1.31亿元参与集体经济发展。
四、创新模式发展,实现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聚焦全省“10+3”农业产业体系,推行“村集体+”发展模式,以“链条经济”打通产业脉络,助推高质量发展。一是紧盯缺口“补链”。以村集体兴办实体、承接服务等方式新建纺纱纸管生产厂、乡村民宿、田园游乐场等8家,就近补足纺织、文化旅游等支柱产业链缺失环节,推动集体经济向优势产业集聚。二是融入产业“延链”。在大力发展茶、果、药、畜、禽五大产业基础上,村集体向下游“延链”产业集聚,兴办规模以上茶叶、畜禽加工厂6家,提升茶叶、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三是回应需求“筑链”。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出租、代养、入股等模式与龙头企业合作建立畜禽代养点,为实现“十百千万”特色养殖产业宏图添砖加瓦。
五、开新局谋新篇,推动集体经济破茧成蝶
“十四五”期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科学编制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以规划引领补齐短板,做强特色产业,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芦山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征程。
一是融入主导产业,持续用力做大规模。紧扣县域纺织、中药材、文旅融合三大支柱产业,引导村级集体经济通过兴办实体、承接服务入股合作等多种形式,嵌入主导产业链一体化发展,集资抱团做大规模,依托龙头企业开展互利共建,背靠特色产业这棵“大树”,充分用好中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杠杆作用,以建设生猪代养场为支点,在目前已有18个村发展生猪养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全县26个村生猪养殖全覆盖,推动集体经济与产业互融共促、同频提升。
二是规范运作运营,突出重点做优机制。一方面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健全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结构,牢牢把住经营、管理、监督、分配四个关键环节,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分离式管理、综合性监督、差异化分配等相关制度,保障村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构建优秀经营人才培育机制,加强人才选拔、引进和推举,拓宽用人渠道。制定培育计划,开展集体经济组织经营人员生产技能、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指导,提升综合素质,提高经营水平。
三是巩固清产核资,管好三资盘活资源。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摸清农村家底是加强“三资”管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基础。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资产资源清查、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制度,完善三资台账管理,管好用活“集体的本钱”,引导将集体土地、林地、“四荒”地、园地、水面等资源以及闲置集体资产通过出租、入股等方式,获得财产性收入,推进三变改革,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四是强化引领带动,精准发力做亮品牌。聚焦发展壮大“5+1”绿色产业和“7+3”现代农业产业,充分发挥品牌的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高质量打造差异化、特色化、亮点化村级集体经济品牌,做响做亮“芦字号”品牌的知名度和信誉度,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竞争力,强化包装推广,拓宽销售渠道,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打造绿色产业集群。
五是发挥纽带作用,深度融合做活治理。探索构建更加稳固、更加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与群众治理积分、公益事业发展、村干部队伍建设“三个挂钩做法”,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经济在基层治理中的纽带作用,将群众广泛联结起来、切实发动起来,让群众参与发展过程、共享发展成果,在推动基层治理中深度融入、有效融入。力争到2021年底,村均集体经济纯收入超过20万元,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700/2021/3/25/3f4b733b4f9943209bfe034b3491e9df.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