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前锋区坚持盘活、集约、重塑“六字”方针,推动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三资”融合,探索走出“4个3”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2022年上半年全区共实现集体经济总收入600万元、同比增长30%。
(一)以“三大抓手”为载体,挖掘发展“潜力”。一是基地“片区化”。着力构建以粮油和生猪为主导、青花椒和茶叶为特色的“2+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连片发展广安青花椒基地10万余亩,高山有机茶叶基地2万余亩,巩固拓展优质粮油基地24万余亩,形成一批颇具特色的“花椒村”“茶叶村”等特色产业集群,带动48个村集体经济增收。二是利益“联动化”。突出龙头带动、品牌培育、利益联结作用,建立“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行政村利益联结机制100%覆盖,培育省级以上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52家,“三品一标”达11个,“广安青花椒”“广安松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认证,“前锋产”特色农产品远销省内外市场。三是业态“融合化”。整合产业基地、村落民居、自然风光等资源发展康养旅游新业态,打造大良田园、四方山、欢喜坪、广安青花椒主题公园等10条“大+小”旅游环线,成功培育农家乐、民宿客栈等23家,带动13个村集体经济均增收1.8万元。
(二)以“三大路径”为纽带,修炼发展“内力”。一是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催化剂”。摸清122个村(社区)“三资”家底,清理核实集体资产总额10.91亿元。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为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69个、经济合作(联合)社40个。采取均等量化、A股(原村股份)+B股(合并村股份)等方式量化集体资产6980万元,促进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二是以两大战略衔接为“动力源”。将农村集体经济壮大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重要抓手,按照每村3-5人,组建乡村振兴驻村工作组,设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干,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近3亿元,将1500万元规模的原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转化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深入巩固脱贫村成果,今年1-6月已实现脱贫村人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6元,预计全年将达到13元。三是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试验田”。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继续深化与四川农业大学校地合作,组建四川农业大学前锋区乡村振兴研究院,编制片区型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规划,以“县域统筹、跨界联动、村民共建、三产融合”理念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成广安青花椒、观阁粮油、龙滩茶叶等4个现代农业园区。今年1月,广安青花椒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为省级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三)以“三大模式”为载体,激发发展“活力”。一是股份合作自主经营模式。村集体经营种养殖业,由村集体牵头创办领办种养殖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社作为市场主体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收益直接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该模式涉及近40个村,以观阁镇大良村为例,创办前锋区小井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枳壳产业700亩,与全国最大中药材集散中心安徽省亳州市开展定向供应合作,2021年全村实现枳壳销售收入200万元,预计2022年全年将达到230万元。村集体收取管理费,与县内外工业园区开展劳务合作,“订单式”输送劳务人才,按照用工月工资的5%收取劳务派遣费用;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过程中,因村制宜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作为集体经济收入。全区18个村通过收取管理费取得集体经济收入,最高的高岭村达8万元。二是三资入股借力发展模式。将土地、集体经济发展基金、资产收益试点等各类资产资金资源入股到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产业,合同约定分红方式确保集体经济收入。该模式涉及43个村,龙滩镇许家村流转土地1000余亩给正邦集团发展柑桔产业,除获得土地租金以外,2022年通过分红将取得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虎城镇水口村、紫龙村分别利用100万元集体经济扶持基金,入股到前锋区生态农业开发供销有限公司,以约定保底分红方式确保集体经济收入,公司建成具备集货、检测、分选、加工、冷藏、烘干等功能的加工中心1个,2022年村集体经济增收4万元。三是租赁经营稳健发展模式。强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成果运用,通过盘活村集体所属的土地、山林、房屋、临街门面、库房、设施设备等闲置资产,采取公开竞标、出租等方式实现集体经济收益。该模式涉及近60个村,今年1-6月全区通过资源资产出租取得集体经济收入35万元。
(四)以“三大要素”为保障,增强发展“动力”。一是强化财政投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区级财政投入支农资金同比增长10.2%,整合扶贫、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资金1.2亿元,撬动民间投资8.5亿元投入农业农村重点领域,构建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二是强化人才保障。结合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全面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成功引导外出务工创业能人、农村致富带头人103名进入“村两委”班子。整合高等院校、龙头企业等资源共建人才实训基地,实施“千名致富带头人”培训行动,近三年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3万名、合作社带头人330名,吸引185名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三是强化激励扶持。实施村集体经济“消薄扶强”计划,出台37条支持政策,2022年将率先在全市实现消除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下或经营性收入1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建立集体经济发展容错纠错机制,鼓励镇、村干部大胆探索、踊跃创新、放手实践。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成绩显著的,评选为集体经济发展先进镇或先进村,对表现优秀人员在提拔使用、职级晋升、职称评定、岗位竞聘、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2/8/12/164da123c49a4ce7a8e5f6c1a5f8122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