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重庆大力保护传统村落 “老地方”焕发新生机

发布时间:2022-08-09     来源: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碧波荡漾,荷田飘香。连日来,黔江区小南海镇新建村土家十三寨的荷花盛开,引来大批游客赏荷游玩。

  “乡村旅游现在正火,前几年寨子火爆的时候,一年要接待游客将近10万人次。”新建村村民李明全经营乡村民宿,他感慨地说,十三寨曾经是闭塞偏僻的“老地方”;但如今,这里乡村旅游兴旺,民俗风情浓郁,大伙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焕发新生机的“老地方”不只十三寨一处。记者从市住房城乡建委了解到,新建村是中国传统村落之一,近年来,重庆下大力气保护传统村落,落实市级以上补助资金3.72亿元,保护和发展112个传统村落,建成18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市级示范点。

  提升“硬件”

  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和生活风貌更优

  十三寨离黔江城区有40多公里,全是盘山公路,过去路面坑坑洼洼,一遇暴雨就容易塌方。

  2013年,十三寨通了二级乡村公路。2015年,十三寨所在的新建村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当地抓住“全国规模最大的土家原生态集居带”这一特点,抢救传统文化,对土家老屋进行保护性修缮。

  “硬件”升级,为十三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2017年,十三寨凭借浓郁的土家文化特色,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旅游高峰期,该寨一年收入超过8000万元。如今的十三寨发展起近60家农家乐,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农户比比皆是。

  位于渝北区洛碛镇大天池村的杨家槽,同样受益于“硬件”提升。这是一个有400多年历史的传统村落,由于年久失修,房屋破败不堪,基础设施落后。到2019年,仅剩零星几户常住。

  2020年8月,杨家槽保护与修复工程正式启动。通过“设计下乡”,村民也和设计师一起参与了改造设计。如今,杨家槽在保留传统田园风貌的基础上,建筑更加明亮通风,房前屋后鲜花环绕,道路平整开阔,还增加了“乡村会客厅”等公共空间。

  “去年我从长寿搬回来了。”杨家槽村民李华珍说,自家房屋修缮后更加通透明亮,房屋上方破旧的小杂物间也被改造成了整洁的小阁楼。

  今年4月,杨家槽正式对外开放。山、水、林、田、湖和村居共同勾勒出优美的山居田园风光。这里的常住村民已增加至30多户,村里又有了延续数百年的乡村烟火气。

  做实“软件”

  留住推动传统村落发展的重点人才

  只是修好基础设施,还远远不够。如果传统村落留不住人,就会变成“空心村”,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此,重庆大力“留人”,为重点人才留在传统村落打造良好的“软件”环境。

  仍以十三寨为例,这里保留了大量土家族传统文化,山歌、摆手舞几乎人人都能来一段。

  为了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留住本地人才,十三寨大胆“触网”,推出当地土家族歌手覃诚芳演唱的土家族民歌《幺妹住在十三寨》,在短视频平台上引起热烈反响。十三寨扬名全国。

  目前,十三寨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土家族民族生态博物馆,发展了森林生态民俗风情为主的“旅游+”主导产业,推出了西兰卡普、神仙豆腐、山歌、婚嫁习俗等特色体验,还成立了固定演出团队。

  擅长民俗表演的村民们,正好就地就业。新建村村民何福是十三寨的摆手舞表演队骨干之一,每年要为游客表演近百场次,仅歌舞表演一项就年收入接近万元。

  据悉,经过全市上下共同挖掘、保护,近年来,彭水县鞍子镇木瓯水中国传统村落的“鞍子苗歌”等53项非遗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名录,60名传承人被确定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黔江区小南海镇新建村中国传统村落的“西南卡普”等707项非遗列入市级非遗代表项目名录,确定市级代表性传承人699名。

  与此同时,重庆还建立了传统建筑工匠名录。举办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培训合格农村建筑工匠13000余名,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和乡村建设培养了一支人才“大军”。

  完善保障

  为传统村落保护建立机制,落实资金

  随着“硬件”和“软件”双提升,重庆传统村落纷纷迎来“第二春”,发展势头越来越好。

  例如,武隆区土地乡天生村犀牛寨修缮保护传统吊脚楼,发展乡村旅游。2020年,犀牛寨乡村旅游农家乐(民宿)接待户37户,接待游客7万人次,实现了旅游综合收入1000万元。

  又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鞍子镇木瓯水苗寨在2019年启动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市级示范项目,投入800多万元,对35栋传统苗家建筑屋顶进行全面改造。今年春节期间,木瓯水苗寨迎来了数万名游客,苗寨风情成功转化为“真金白银”。

  为让传统村落发展不松劲,重庆还从机制建设和资金保障上发力。

  机制方面,出台《重庆市“十四五”期间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行动方案》。其中提出盘活优势资源,促进文旅、农旅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传统村里自然生态和文化资源优势,形成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多元素“地域”产品;开展智慧村落建设,扶持电商产业发展等。并要对全市传统村落进行挂牌保护,建立警示和退出机制。此外还要引导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和艺术家进驻传统村落,开展文化研究等。

  资金方面,重庆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和市级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列入市、区县财政预算,一个传统村落一次最高可享受市级补助资金1500万元,可连续享受两次;市级财政补助资金投入力度加大,从“十三五”时期年均投入1000万元,增加到“十四五”时期的年均投入1.5亿元。并加强跟踪问效,实行绩效评价。

  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丰富保护发展名录,分类实施保护发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到2025年,力争建成30个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发展示范片,全力推动全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再上台阶。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mtbb/202208/t20220801_1096740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