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铜梁区坚持以民为本、学用结合,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全市率先探索乡村振兴车间建设,利用闲置厂房、闲置校舍等创建乡村振兴车间,帮助更多村民就近就地就便就业增收,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走深走实。
焊件、分拣、包装……日前,在庆隆镇同康村的乡村振兴车间里,10多名工人正在车间里忙着加工摩托车零部件。按压零件的“哒哒”声连同大家的欢笑声汇聚成了最动人的旋律。
在车间里,同康村8组的罗英正专注地加工着摩托车零部件。以前,她在家务农却挣不了啥钱,就出去打工,但家里老人小孩又无人照顾。半年前,罗英到村里的乡村振兴车间上了班。“虽然有些辛苦,但我却感到十分满足。因为我在这里上班,每天都能挣到八九十元工资,还把家里照顾到了。”罗英说。
2021年10月,庆隆镇采取“定点联络、结对指导”方式,积极支持同康村利用闲置房屋,引进重庆福赐特机电有限公司创建乡村振兴车间。该车间位于庆隆镇同康村1组农民新村旁,建筑面积450平方米,主要生产专用设备零部件及摩托车零部件等。车间累计投资50万元,年产值600万余元。该车间可吸纳近40名村民就业,每人月均收入约3000元。车间实行计件的弹性工作制,村民可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上班时间,从而实现务工挣钱和照顾家庭两不误。
同样,在水口镇清泉社区乡村振兴车间里,村民也在不停地赶工,现场一片忙碌的景象。47岁的朱文利正仔细检查产品并分装好待运。
朱文利家里有80多岁的老人和未成年的孩子,家庭负担比较重。以前,她在铜梁周边区县打零工,家里有事时就回家。这就经常耽误了工作,又照顾不好家庭。2021年2月,清泉社区乡村振兴车间建成后,朱文利便成了首批工人。
“车间实行计件工资,上班形式很灵活,可以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再来上班,下午也可以提早离开接孩子。我一个月有两千多块,多的时候还能拿到三四千。”朱文利高兴地说,“现在好了,车间离家只有几百米远,务工挣钱和照顾家庭两不误。希望乡村振兴车间越办越办越红火,自己能长期在家门口挣钱,让全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为了解决务工群众的后顾之忧,车间还依托社区养老点建起了儿童游乐场、安置了小课桌,让孩子们边做作业边等待家长下班。这让朱文利和同事都十分感动。“我以前不放心出去工作,就是担心孩子放学后没有人照顾。现在好了,孩子可以在这儿看书、做作业,大人都十分放心。”朱文利说。
“这个乡村振兴车间是利用社区的闲置房屋办起来的,有86平方米。车间现有30余名工人,她们中还包括脱贫户和残疾人,平均月工资3000元左右,高的有4000多元。”清泉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德琴介绍。
“近年来,我们通过村集体与高新区企业联办等模式,探索建立乡村振兴车间,满足了约两千名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近就便就业需求,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qxlb/202208/t20220801_1096736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