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粮食保健 > 正文

湖南在中国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大会作典型发言

发布时间:2022-08-03     来源: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湖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袁延文。 单位供图

  湖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袁延文。单位供图

  

  2022中国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大会7月27日在北京召开。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袁延文参加会议并作专题报告,现场向全国推介实施“一县一特一品”的“湖南经验”。

  袁延文表示,近年来,湖南大力实施“一县一特一品”,着力强化“四个坚持”,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湖南特色的品牌强农之路。

  因地制宜,围绕“特色”求突破

  “湖南是农业大省,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湖南地形地貌多样、物种资源丰富。我省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实施‘一县一特’战略,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百花齐放的产业格局。”袁延文介绍,我省发布《“一县一特”主导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以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为重点,引导各县市区选择最具优势的主导产业予以培育,涌现出南县稻虾米、炎陵黄桃、保靖黄金茶等一批特色优质农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结合该省“一县一特”农业产业发展,全省还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促进农业全要素融合、全链条增值,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7个、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899个。2021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99万亿元,居全国第7位,为全省三大万亿产业之一。

  提升品质,围绕“质量”下功夫

  “吃过新疆的哈密瓜、山东的樱桃、陕西的苹果,但只有炎陵黄桃最特别,吃起来不淡不腻,甜度刚刚好,吃了还想吃。”一位在炎陵品尝黄桃的游客表示。“不担心杨梅上有农药残留,新鲜杨梅味道好,吃起来更放心。”在靖州,类似感叹也不绝于耳。

  实施“一县一特一品”过程中,该省树立质量优先、以品质塑品牌的理念,坚持以优良品质为根基,持续提升“一县一特”农产品质量,炎陵黄桃、靖州杨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袁延文介绍,一方面,大力发展绿色生产。扎实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制修订农业标准3500余项。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六年保持负增长,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覆盖率分别达43.3%、42.5%,发挥湖南自然生态资源优势,以“一县一特”特色农产品为主,全省“两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数3558个,居全国前列。

  另一方面,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深入推行“两证+追溯+保险”管理模式,目前98个县市区整体推进追溯体系建设,1.6万家企业应用国家追溯平台;5797家农业企业、14218个品牌农产品纳入农产品“身份证”平台,实行“一品一码”赋码标识,实现“一县一特”品牌农产品全覆盖。2021年,全省主要农产品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8.9%。

  宣传推介,围绕“品牌”做文章

  湖南特色农产品,不仅产得出,而且还卖得好。一个重要原因是该省农产品品质有保障,另外,也得益于该省坚持以营销推介为抓手,“一县一特一品”影响力不断扩大。

  袁延文介绍,一是实施“湘媒”推“湘品”行动。安排省级财政资金1.42亿元,在央媒和省媒开展宣传活动24次,举办“一县一特”品牌推介会64场。古丈毛尖、麻阳冰糖橙、崀山脐橙、炎陵黄桃等入选中央电视台“国家品牌计划”项目。

  二是搭建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创办了“湘农荟”、“芒果扶贫云超市”、湖湘农事等“线上”平台,先后举办靖州杨梅、宁乡花猪、炎陵黄桃、江永香柚等“一县一特”农产品品牌推介活动37场。建成省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综合服务中心,在北京、广州建立湖南优质农产品展馆,打造“永不落幕的农博会”。

  三是举办产销对接活动。农业农村部与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已连续举办22届,每年吸引约20个省(区市)4000多家企业参展。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举办28场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湖南“一县一特”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通过实施‘一县一特一品’,做强了一方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壮大了一地经济。”袁延文表示,全省多地方的特色农产品做成了富民强县的大产业,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一县一特”农产品优秀品牌产值突破800亿元,每年带动从业人员增收数千至万元不等,提升了湖南县域经济整体实力。

  据悉,湖南立足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一县一特”农产品品牌的做法,会上得到农业农村部的高度肯定,湖南的经验做法也被纳入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发展报告。

  


原文链接:http://agri.hunan.gov.cn/agri/xxgk/gzdt/snyw/dtyw/202207/t20220728_2756884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