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头连着国家种质资源战略安全,一头连着百姓的舌尖。坐落在熊岳镇,被誉为世界最大的李杏田间基因库的国家李杏种质资源圃保存着世界各地的李、杏种质资源1600余份,是我国唯一保存李、杏种质资源的专业圃,也是世界上保存李杏资源份数最多、多样性最丰富的资源圃。
压架藤花重,团枝杏子稠。眼下正值杏子成熟的季节,走进国家李杏种质资源圃,满眼都是果实压弯枝头的丰收景,空气中弥散着杏子成熟时诱人的甜香。科研人员正顶着烈日穿梭于树丛中,忙着采集标本入库,为后续研究做准备。省果树所所长刘威生告诉记者,这棵挂满果实的杏树品种叫国丰,果实肉质甜美、产量足,是他接手团队后,经17年选育成的第一个品种,已经陆续在全国推广,栽植面积达50万亩。
李、杏原产于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特别适宜贫困山区种植。创制综合性状优良、耐存贮的品种,是解决李杏产业规模化的关键。
20多年来,熊岳果树所李杏团队配制李、杏杂交组合100多个,从2万余株杂交实生苗中培育出“国丰”“国强”“国富”“国之鲜”杏和“国美”“国丽”“国峰”李等系列自主研发并适宜在我国不同生态地区种植的15个新品种。
李杏种质资源圃丰富的种质资源,也让享誉全国的福建古田奈李和重庆巫山脆李跨越山海与这里建立了关联。来自于李杏种质资源圃的这两个品种,在当地都已经形成优势产业,取得很好的生态、经济效益,“摇钱树”结出了“致富果”。
种质资源基因库越完备,选出符合育种目标株系的可能性越大。自建圃以来,省果树所李杏研究团队跋山涉水、历尽艰险,加紧对李杏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保存、鉴定、评价、编目和分发利用,为生产品种的更新换代提供了大量的优良品种,为全国农业科研单位及院校提供了大量试材。这个团队的两代人矢志不渝地坚守种质资源基因库建设,让传统果业拥有智慧之“芯”。
千难万险阻挡不了李杏研究团队前进的脚步,这个平均年龄37岁的年轻团队,正铆足干劲在“一颗种子”创新上凿石开路、攻坚克难,打一场大国种业振兴的翻身仗。眼前这个正在利用电子鼻对杏子果实进行精准鉴定的是团队的研究实习员刘家成。身为团队里的新生代,他操作起先进仪器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从闻气味尝滋味到电子鼻、电子舌的运用,李杏研发团队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在样本中寻新,在基因中掘“金”。近年来,团队还与法国国家农科院、新西兰植物与食品研究所联合共建国际杏研究联合实验室;与米兰大学、智利大学共建核果类果树遗传与育种国际研究中心,每年都有很多访问学者前来做科研攻关。一茬接着一茬的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凭着对“三农”情怀、对事业的执著、对果树的热爱,远离大城市的热闹、繁华,加入团队合力攻坚,给李杏种质资源事业带来无限可能,让果业生产力的潜能酣畅释放。
原文链接:http://nync.ln.gov.cn/nyyw/qsnyxxlb/202208/t20220803_464586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