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银川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坚持以先行区示范市建设为统领,认真落实“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坚持试点示范先行,聚力突破关键领域,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奋力打造乡村全面振兴银川样板。
一是聚焦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抓实产业振兴。立足银川首府城市资源优势,坚持以工业思维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实施特色农业提质计划,以“三高两优”(高产出、高产值、高附加值、优质优价)为目标,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标准品牌为引领,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大力发展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六特”产业,重点推进贺兰县、西夏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金凤区良田镇、永宁县闽宁镇、灵武市郝家桥镇、梧桐树乡国家级产业强镇等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建设,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加快形成“跨县成带”“集群成链”银川都市现代农业产业格局。到2022年底,全市营业收入超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0家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1%以上。
二是聚焦打造乡村人才队伍,抓实人才振兴。坚持招才引智和培育本土人才有机结合,重点实施“导师帮带”乡村振兴人才凝聚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和巾帼行动,培育一批乡村振兴“土专家”“田秀才”,投身一线助力乡村振兴。大力实施农村人才回归工程,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干部结对联系在外优秀人才制度,搭建人才干事创业平台,吸引外出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各类人才“回流”。发挥银川人才智库作用,统筹利用好农广校、涉农院校、农业科研院所等各类资源,积极开展多元化专业技术培训教育,提高新型农民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三是聚焦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抓实文化振兴。持续强化乡村文化阵地建设,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四送六进”工程,充分利用广播、墙绘、村史馆、文体活动下乡等载体,举办“美丽乡村·文化大集”、送戏下乡和广场文化演出,及时将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乡风文明等送到广大村民身边。全面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常态化整治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引导村民涵养文明乡风、营造文明风尚,为乡村文化建设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到2022年底,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达到55%、70%以上。
四是聚焦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抓实生态振兴。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争创一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县、示范乡、示范村,全域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质量。健全完善农村户厕运维管护机制,常态化开展问题排查整改,确保乡村人居环境长久、持续、稳定得到提升。坚持以城带乡、多村联建,配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分区分类推行农村垃圾“两次六分、四级联动”分类治理模式,持续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水平。到2022年底,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60%、95%以上。
五是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抓实组织振兴。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一抓两整”示范县乡创建行动,加强村级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常态化整顿建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三星级以上村党组织达到75%以上,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持续巩固村“两委”换届成果,深入实施“两个带头人”工程,配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鼓励农村党员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扎实开展市县日常监督工作,建立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强化对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的监督。
原文链接:http://nynct.nx.gov.cn/xwzx/qqnyxw/202206/t20220624_358636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