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解读 > 正文

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 解读《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22-07-20     来源: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门户网站     作者:佚名    

  1.jpg

  3月22日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孙矿玲,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处长刘守峰出席,解读《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了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孙矿玲女士,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处长刘守峰先生,请他们解读《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孙厅长介绍情况。

  2.jpg

  孙矿玲: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

  春分过,农事兴。春分过后,我省春管、春耕、春种正是最忙的时候。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陕发〔2022〕1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介绍文件有关情况。首先,我向参加新闻发布会和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三农”工作的新闻界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下面,我就文件有关情况作以简要介绍。

  今年的《实施意见》是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化细化具体化,也是今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任务书、路线图。文件共十部分41条,总的来看,体现了“两个聚焦、两个坚持”的鲜明特点:一是聚焦中央部署。文件紧扣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标对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求,对“三农”工作作出系统安排部署,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在陕落地。二是聚焦底线要求和工作重点。文件全面贯彻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守住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系统安排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文件针对粮食生产、耕地保护、特色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农村基础设施、乡村治理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明确了工作载体和抓手,提出了一些既具体又务实的措施。四是坚持结合省情农情。文件紧密衔接2018年以来我省连续下发的4个《实施意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突出2022年节点性任务、针对性措施、实效性导向,体现陕西特色。重点作了如下安排部署:

  一、关于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保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保障粮食安全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是必须不折不扣完成的底线任务。文件在第一部分作出部署,就是要我们从讲政治的高度始终抓紧抓好粮食生产,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更高要求保障粮食、油料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在稳粮上着重强调:一是党政同责抓落实。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将任务逐级分解,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播种面积、产量稳定。二是政策扶持稳面积。实施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三年行动、旱作节水农业五年行动,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实现节本提质增效。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稳定增加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三是组织服务增效益。着眼“保夏粮、增秋粮、提产能、夺丰收”,开展小麦抗灾强管百日行动、以秋补夏扩面积行动,强化服务指导,确保稳粮增效。

  在保供上加大力度:一方面,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聚焦“畜牧优结构、果业提质效、蔬菜增产能”,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另一方面,统筹做好重要农产品市场调控。抓好农副产品生产发展、预警监测、收储调控、产销衔接、流通运输、节粮减损等各项工作。

  二、关于耕地保护和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文件将耕地保护建设单列一部分作出安排,并且着墨较多,就是要持续传导压力,用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举措来抓。主要聚焦三个关键词:

  一是保护。就是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签订“军令状”,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严守耕地红线。

  二是管控。就是加强耕地用途管制。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搞非农建设等行为,有计划地推进“非粮化”耕地退出,确保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

  三是建设。就是下功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耕地质量。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大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旱涝保收能力。

  三、关于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是脱贫地区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更是底线任务,必须持续响鼓重锤地抓紧抓好。文件着重强调了以下几点:

  一是抓牢“两个环节”。即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在监测方面,实行风险摸排网格化、监测预警信息化管理,坚持全程监管、清单交办、精准帮扶、定期通报、绩效考核,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在帮扶环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风险类别、发展需求等精准施策,确保有人管、管到位。

  二是抓细“两个重点”。即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坚中之坚,文件提出要组织编制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统筹整合资源,强化投入保障,集中力量支持,尽快补齐区域发展短板。搬迁群众是防止规模性返贫的特殊群体,要从就业需要、产业发展、后续配套设施提升、社会管理等方面,完善后续扶持政策体系,持续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

  三是抓好“两个关键”。即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要着力提高脱贫人口增收能力。巩固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净收入比重;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通过组织劳务输出、提高帮扶车间吸纳能力、优化公益岗位等方式,确保就业规模稳中有增。要着力促进脱贫地区发展。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推动各类资源力量和政策措施向发展聚焦,统筹抓好各类帮扶,加快破除发展瓶颈,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四、关于促进农民增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促进农民增收是农业农村工作的根本点和落脚点,近年来,经过持续抓,已经见到了成效,但在全国排名仍然靠后。针对这一短板,文件专门安排部署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动员全省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不断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是稳定提升经营性收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施“一县一业”行动计划,打造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链条和特色产业集群。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实现优质优价。

  二是努力增加工资性收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发更多新型业态,支持返乡入乡创业带动就业,做好就业服务保障。加强产业项目县域布局,引进培育一批就业容量大、上岗门槛相对较低的企业,切实把就业机会更多留在当地、留给农民。

  三是积极拓宽财产性收入。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零消薄”行动,提升集体经济整体实力。稳慎推进农村土地改革,盘活资源资产,进一步赋权活权、释放红利。

  四是稳步提高转移性收入。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稳定种粮农民补贴,加大粮食生产重点环节所需农机装备和智能农机补贴力度,探索将更多地方优势特色产业保险纳入财政补贴范畴。

  五、关于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关键是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文件立足我省资源禀赋,围绕大力推进产业振兴,重点作以下安排。

  一是推进特色产业延链强链补链。持续深化农业特色产业“3+X”工程,聚焦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培育9个农业全产业链,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落实“链长制”责任,突出农产品精深加工,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培育上市后备企业,打造一批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示范县。

  二是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对接科工贸,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优化乡村旅游产品供给,落实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加快农村物流快递网点布局,支持大型流通企业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下沉供应链,建设“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鼓励开展特色农产品展销促销活动,多途径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另外,要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发挥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作用,推动陕西农业“走出去”。还要加快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通过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六、关于加强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地基,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把治理有效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社会稳定大局。文件用很大篇幅作出部署,我理解,主要是加快实现“两化”。

  生活要便利化。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大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县域统筹,逐步实现城乡居民生活基本要件大体相当。

  治理要高效化。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注重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统筹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共建美丽和谐新农村。

  除此之外,文件还就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加强党的农村工作机构建设进行重点强调。

  总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的大工程,需要久久为功、持续用力,所以今年的《实施意见》不提新主题、不讲新提法,瞄准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对2022年重点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可以说是明确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年度工作要点和任务清单。我们也坚信,在这一揽子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举措支持下,今年的乡村振兴一定会取得新进展。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就有关问题,非常高兴与记者朋友交流。

  谢谢!

  李惠:谢谢孙厅长的介绍。下面欢迎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请开始提问。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提问:您好,我是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记者。刚才孙主任介绍说,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是今年“三农”工作的总基调。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我省今年如何稳住脱贫基础,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孙矿玲: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稳字当头看“三农”,重要一条就是要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这也是我们今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2个底线任务之一。

  我省脱贫人口数量大、脱贫基础相对薄弱,特别是去年旱灾、汛情、疫情等叠加发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压力很大,必须毫不松劲、持续用力,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各项工作做具体、做扎实。刚才我在介绍文件时也讲到这方面内容,对这个情况我再从三个方面作解答。

  第一,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一是政策不留白。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脱贫县、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比如:“万企帮万村”升级为“万企兴万村”,帮县带村接续干;易地扶贫搬迁续写“后半篇文章”,让脱贫群众“稳得住、能融入、能致富”。二是工作不断档。持续加强工作力量衔接,夯实各级领导和行业部门责任,选派能力强、作风硬的同志到脱贫村担任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凝聚帮扶合力。比如:文件提出完善省级部门推动乡村振兴责任落实清单制度,落实省市县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等。三是投入不减力。保持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抓好小额信贷、兜底保障等配套政策落实,加强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建设。四是机制不漏人。完善落实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这方面,我省建立了“2531”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健全县乡村全覆盖的监测网络体系,简化流程、缩短时间、“一键报送”。

  第二,带动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一是强产业促增收。提高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和全链条开发,切实提高造血功能。二是多渠道促就业。深化苏陕劳务协作,强化省内劳务协作,用好帮扶车间、以工代赈2个载体,确保有劳动能力脱贫户端稳就业“饭碗”。三是强基础促安居。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加快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把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由注重机构行政区域覆盖向注重常住人口服务覆盖转变,不断提升脱贫群众幸福指数。

  第三,大力促进脱贫地区发展。一是帮扶再加力。统筹整合资源,打出政策组合拳,集中力量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比如:文件提出了持续抓好苏陕协作、定点帮扶,选派科技特派团,开展“组团式”教育和医疗帮扶等一系列增强脱贫地区发展能力的举措。二是基础再夯实。优先布局建设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改善基础设施、增强发展活力。比如:文件提出了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提质扩面,统筹推进城乡供水深度融合发展,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三是发展再提速。实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升行动,培育更多“小木耳、大产业”式的特色产业,加快“快递进村”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设,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确保脱贫县农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速。

  谢谢!

  李惠:请继续提问。

  陕西日报提问:您好,我是陕西日报记者。党中央国务院对粮食生产高度重视。虽然去年我省自然灾害频发,但粮食生产仍然再获丰收。请问,我省今年如何实现稳定粮食生产的目标?有哪些硬核的举措?

  孙矿玲:非常感谢您的提问。2021年,是自然灾害连发高发的一年。我们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起伏不定、春季低温、夏季洪涝、严重秋汛、局部干旱、病虫害等困难挑战,全省粮食面积4506.45万亩、总产1270.4万吨,实现“十八连丰”。可以说,在较差年景实现粮食再夺丰收,实属不易。

  今年年份特殊,夺取粮食丰收意义重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是不容有失的底线任务。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在今年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国中书记专门强调,要全力抓好稳产增产,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实施意见》把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放在第一部分来进行安排。概括讲,就是“四个两”:

  第一,调动“两个积极性”。一个是,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省市县三级责任,构建省委省政府抓总、部门横向到边、省市县纵向到底地统筹推进、齐抓共管的格局。另一个是,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围绕政策保本、经营增效,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构建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扶持政策体系,通过政策兜底提升种粮群众的收益。

  第二,抓住“两个要害”。一个是,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来保护耕地。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严守耕地红线。坚持不懈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升耕地地力等级,努力增加耕地灌溉面积。另一个是,抓紧抓实种子这个农业的芯片。实施种业振兴“五大行动”,发挥杨凌种业创新中心作用,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种业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提升良种生产供应保障能力。

  第三,抓好“两个关键”。一个是,抓好防灾减灾。加大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和投入力度,加强农业高影响天气预报预警。加强基层动植物防疫体系和应急队伍建设,切实抓好非洲猪瘟、小麦条锈病等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另一个是,抓好指导服务。组织推进小麦抗灾强管百日行动、以秋补夏扩面积行动,分区域、分环节、分季节、分作物开展精准指导服务,确保各项措施落到位、落到田。这项工作我们开春后已经开始行动了,在渭南市召开了全省小麦抗灾强管百日行动现场推进会议,近期,全省开展千名干部包镇进村促春管活动,成立10个工作组,分组包市指导春耕生产工作。

  第四,推进“两个创新”。一个是,推进经营服务创新。实施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三年行动,推广玉米增密度“5335”、小麦宽幅沟播“3335”两大集成技术模式,提高粮食单产,推动各类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组建粮食生产联盟,加快建设千万亩“吨粮田”。另一个是,推进农业机具创新。围绕购置与作业双补贴、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加大丘陵山区用机协同攻关,打造一批粮食作物、特色产业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良田良法集成配套。

  谢谢!

  李惠:请继续提问。

  农民日报提问:您好,我是农民日报记者。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主要是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已成为我省农民的“金饭碗”,请问我省将采取哪些举措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孙矿玲:感谢您对我省“三农”工作的肯定。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提出了“五个扎实”的要求,指出陕西要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近年来,我们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发挥我省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谋划实施农业特色产业“3+X”工程,大力发展以千亿级苹果为代表的果业、以千亿级奶山羊为代表的畜牧业、以千亿级棚室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农业“三个千亿级”产业,因地制宜做优做强茶叶、魔芋、中药材、核桃、红枣和有机、富硒、林特系列产品等区域特色产业,为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奠定坚实基础。具体情况,请省委农办秘书处处长刘守峰同志介绍一下。

  3.jpg

  刘守峰:产业强则乡村兴。刚才,孙主任高度概括了我省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我们陕西的特色产业真正利用优势、发挥优势,推进发展、加快发展,把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农业的定位落在实处,把贯通“五个扎实”和“五项要求”进一步落到实际工作。可以说,陕西特色农业已经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但是,由于我省南北狭长,区域特征明显,气候类型多样,仍存在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少、冷链保鲜弱、产业链增值不多等短板问题。为此,从去年开始,省农业农村厅新一届党组审时度势、反复酝酿、寻找破解瓶颈,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考察论证,提出在全面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推进全产业链建设发展路径。就是要加快培育乳制品、生猪、苹果、蔬菜、茶叶5条千亿级产业链和肉牛肉羊、家禽、猕猴桃、食用菌4条三百亿至五百亿级产业链。具体是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强领导抓统筹。成立由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的陕西省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方案,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全产业链建设重点目标任务落地落细落实。明确由省农业农村厅作为牵头抓总单位,围绕9个重点产业,按照每个产业确定1位厅级领导、1个牵头处室、1个工作方案、1个技术团队、1套支持政策、1个工作专班的模式,建立产业链链长责任制,全力推进产业链培育发展工作。

  二是建平台聚要素。按照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的思路,以农业现代化示范县为牵引,统筹中省重大项目,争创1-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2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0个产业强镇,深化产业园“四级联创”,构建以强镇为基础、园区为引擎、集群为骨干的全产业链支持应用场景,完善“首席专家+首位产业+现代园区”技术支撑模式,为产业链配备科技服务团队,推进各类要素向产业链聚集。

  三是促加工延链条。围绕促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把加工转化作为延链强链的关键环节,以“链主”企业为依托,培育50个左右加工型龙头企业,加快补上初级加工、精深加工、冷链仓储等短板,做亮叫响20个代表性强、影响力大的区域品牌,深化与邮政、京东、拼多多等物流体系、电商平台合作,加快“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让农民更多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四是重联合强保障。没有强有力的保障,加快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所以我们在政策安排上,注重横向联合、优势互补,加强与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对接,建立“政银担”协同机制,创新金融产品,探索支农模式,丰富产业链金融服务的新路径。去年命名的国家级乳制品全产业链重点链和岐山一碗面、白水苹果两个全产业链典型县,省上将优先推动项目、金融、政策等支持,率先打造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谢谢!

  李惠:最后,再提一个问题。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提问:您好,我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农村集体经济是稳固乡村治理的基石。去年我省每季度召开一次现场会,农村“三变”改革如火如荼,有力地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请问今年如何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

  孙矿玲:正如您所说,“仓廪实而知礼节”,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助力基层治理的经济基础,对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具有重要作用。加强乡村治理首先要补齐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这个短板,去年,我们聚集农村资源赋权活能,用最大力度推进“三变”改革,分三大片区组织观摩交流,全面推进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行动,有收益的村集体经济超过95%,脱贫县“空壳村”全部清零,党委政府重视改革、基层干部推进改革、农民群众参与改革的氛围空前高涨,“三农”改革红利惠及广大农民。今年,我们将立足扶强培优,启动集体经济“清零消薄”行动,提高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上线使用率,推广“土地盘活、资产增值、产业引领、服务创收、联合合作”多种模式,年内实现“空壳村”基本清零,薄弱村减少5个百分点,经济强村县均增加2-3个。

  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今年《实施意见》关于乡村治理的安排部署,重点是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党建筑基强堡垒。建强农村基层党支部,开展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强化对村干部的政治监督。加强和改善村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的领导,全面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制度。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模式载体,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二是文化铸魂聚人心。积极培育发掘农村乡土文化资源,用优秀文化滋养身心、凝聚人心。细化实化村规民约,创新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农民丰收节、道德大讲堂、评选红黑榜等载体,加强道德教育,树立乡村文明新风。

  三是法治保障促稳定。加强农村法律服务供给,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加强乡村法治文化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构建一站式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加强农村基础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应对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总的来讲,“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后,新时代抓“三农”工作就是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适应时代背景和阶段特征的变化,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推进体制机制。抓紧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部门和地方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开展省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把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落到实处。当前,乡村振兴全面展开、全面推进,工作任务繁重、难度系数更高,必须准确领会、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把准政策方向,真抓实干推进,高质量完成好中央一号文件和我省《实施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谢谢!

  李惠:感谢孙厅长和刘处长,感谢各位记者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

  相关链接: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 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2022年2月21日)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zcjjd6326/20220322/978958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