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河先治沟,治水必治源。临沂市河东区把黑水沟(渠)治理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加大黑水沟(渠)排查治理力度,实行“一沟一策”标本兼治,全区85条(段)农村黑水沟(渠)全部治理达标,实现了水净、河清、环境美。
河东区地处沂河和沭河之间,水环境治理工作任务重、战线长。河东区探索“源头治理、系统治理、长效治理”“三位一体”模式,在全域开展黑水沟治理。
聚焦源头治理“五个到位”,推动治理攻坚精准化。一是原因排查到位。坚持“镇不漏村、村不漏地”,对全区农村黑水沟(渠)进行拉网式排查,累计排查污染源300余处、黑水沟(渠)85条(段)。逐条建立黑水沟(渠)信息清单,针对不同类型,对症下药,精准制定治理方案,做到“一沟一策”。二是源头治理到位。实行农村黑水沟(渠)污染源治理“对账销号”制度,根据信息清单和治理方案,建立整改台账,挂图作战,对账交表,做到完成一个、销号一个。三是清淤疏浚到位。在控源截污基础上,同步开展内源治理,根据黑水沟(渠)水质和底泥状况,科学制定清淤疏浚方案,综合采用无害化处理、原位修复护坡等方式安全处置底泥。四是水质净化到位。实施破损、垮塌沟(渠)生态岸坡护理工程,采用建设多级人工湿地、跌水溢流坝等方式有效提升水体溶氧含量和流动性。五是长效机制到位。建立河(塘、沟、渠)及沿岸定期巡查和清理保洁机制,镇级沟渠长每月巡查1次,村级沟渠长非汛期每周巡查1次、汛期每周至少巡查2次。建立定期水质取样检测制度,委托专业第三方每季度对全区沟(渠)进行水质取样检测,动态掌握水质变化情况,确保水质持续达标。同时,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污染水体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杜绝问题反弹。
坚持系统治理“四个结合”,推动治理攻坚系统化。一是与建制镇污水治理有机结合。按照“应收尽收”原则,将镇驻地直排污水、沿途生活污水全部纳管收集至污水处理设施;实施机关、学校等重点排水户新建管网雨污分流,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二是与村级生活污水治理有机结合。成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班,对全区所有行政村进行实地摸排,制定《临沂市河东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根据村居实际,实行“分类建档、一镇一策、一村一策”,采取纳入城镇或农村污水管网、系统暂存集中拉运、建设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和改造小型氧化塘等方式,切断黑水沟(渠)污染源。三是与“散乱污”企业整治有机结合。成立区“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工作专班,建立区、镇街、工作区、村居4级网格化监管体系,实行清单制、台账式、网格化管理,严格执行“两断三清”,深入排查、清理、取缔“散乱污”。四是与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有机结合。以“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为导向,推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模式,实现畜禽养殖粪污就近处理、就地消纳、循环利用,杜绝养殖废水外排形成黑臭水体。同时,对畜禽养殖场(户)进行集中检查指导,推进全区畜禽养殖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建立长效治理“三个体系”,推动治理攻坚常态化。一是建立科学指标体系。制定《河东区农村黑水沟(渠)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确定农村黑水沟(渠)治理验收考核打分标准。二是建立资金保障体系。将黑水沟(渠)治理工程及后期运维管护费用列入本级财政预算,设置治理个数、实际治理面积、工程质量、审计资金数等指标,对于达标的,根据完成速度、完成质量,按照工程审计价格的70%、40%进行阶梯式奖补;对于不达标或延期的,不享受奖补且进行处罚。严格落实项目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切实发挥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1.06亿元。三是建立责任奖惩体系。将农村黑水沟(渠)治理纳入河湖长制一体管理,探索推行镇村两级沟渠长制。目前,共设立镇级沟渠长20名、村级沟渠长106名,全部设置公示牌进行公示。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建立有奖举报制度,根据线索价值等因素给予举报人50元-1000元奖励。另外,建立问责问效机制,将整治进度缓慢、治理不彻底等事项纳入通报问责范围,实行一次通报、二次约谈、三次问责,确保各责任主体主动作为、履职尽责。
原文链接:http://nync.shandong.gov.cn/ztzl/rdzt/ncrjhjzz/202201/t20220111_383405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