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粮食调研 > 正文

种粮机械化 效益“节节高”

发布时间:2022-07-19     来源: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日前,程夕兵(右)和女婿周地帅在操作无人机准备给水稻施肥。 通讯员 陈华斌 摄

  

  7月10日清晨,凤阳县小岗村种粮大户程夕兵和他的女婿周地帅已经忙活了快两个小时。庄稼地里,水稻、玉米、花生、黄豆蓬勃生长。

  “现在是禾苗生长旺季,一天一个样,要抓紧时间除草施肥,才能有个好收成。”程夕兵对记者说,今年他种了530亩水稻、100多亩玉米,还有一些花生和黄豆。

  今年59岁的程夕兵皮肤黝黑,他打小就和小岗村的土地“打交道”。在农村,越来越多的人“洗脚上田”,而他却在乡村田野里干劲十足,种粮的“摊子”越铺越大。

  “6月28日那天,我正安排无人植保机在田间作业时,通过手机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给安徽种粮大户徐淙祥的回信,当时心情十分激动。总书记一直惦记着咱们农民,咱们更要好好干,一定多种粮、种好粮!”程夕兵告诉记者,现在有了机械化的助力,更多年轻人也加入进来,种粮事业“节节高升”。

  程夕兵从2014年6月底开始,陆续流转土地搞规模种植。

  “种庄稼关键要懂科学种田,我有种地的经验,只要用心、勤快,肯定能干好。”程夕兵说,随着地越种越多,购买机械设备势在必行。

  2016年4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小岗村,沿着田埂走进麦田,察看小麦长势,了解土地流转、农田整理、种植品种、亩产量、病虫害防治、粮食收购等情况,给了程夕兵莫大的鼓舞。他决心甩开膀子加油干。

  这些年,程夕兵家的粮食种植面积从280亩扩大到近700亩。植保机、插秧机、铲车等各类农业机械20多台。

  “我今年购买的这台拖拉机价值23万元,可悬挂旋耕机等农业机械,每小时作业面积可达15亩。”程夕兵说,他还建起了烘干房和育秧工厂,不仅保证了自己家每年的种粮需求,还能给其他种粮村民提供服务,通过土地托管、全程社会化服务,每年增加纯利润10多万元。

  植保无人机“嗡嗡嗡”的声音由远及近,在完成30多亩玉米地的施肥任务后,按设定路线准确地飞回周地帅跟前。

  “以前施肥都是靠人工,费时费力,后来虽然换成了植保机,但是也会压倒秧苗,现在用无人机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了。”周地帅感慨地说,这些年他们陆续添置了很多现代农机具,种起地来,天上飞的是无人机,田里跑的是拖拉机,水里走的是插秧机,机械化率达到100%,一年能节省成本10多万元。

  “当然,农业机械化要得益于小岗村1.33万亩高标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改造治理,小田变大田、碎田变整田,为发展现代农业打下了坚实基础。”周地帅告诉记者。

  程夕兵向记者介绍,女儿程飞凤和女婿周地帅都是“90后”,原本都有自己的工作,有空了才能帮家里搭把手干农活。近几年,程夕兵耕种的土地越来越多,家里的各式新型农机具也越来越多,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2018年,周地帅辞职回家与岳父共同经营家庭农场,程飞凤工作之余也和丈夫一起忙着育秧、插秧。程夕兵的种粮事业“后继有人”,他笑得更开心了,“现在大多数新机械都是他们操作的,年轻人有优势。”

  “现在都是机械化种粮,人们种田没有过去那么累了,党的惠农政策好,收入也可观。”周地帅给记者算了算账,2021年全年粮食总产达36.5万公斤,纯收入三四十万元。

  “等时机成熟,再办一个粮食加工厂,打响自己的品牌,做到种、收、加工一条龙。”程夕兵笑着说。

  (记者 罗宝 通讯员 陈华斌)


原文链接:http://nync.ah.gov.cn/snzx/sxxx/5634410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