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省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网点田间监测,结合虫源基数、栽培、气象等条件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我省玉米螟总体为轻发生,个别县份偏重发生,一代幼虫防治适期在7月中下旬,二代幼虫防治适期在8月中旬。
预报依据:
1.虫源基数低。2021年秋季扒秆调查,全省玉米螟百秆活虫加权平均为24.6头,仅高于上年,为有记录以来次低年份,较近20年均值低78.2%,但部分县份较去年有较大增幅。全省共有20个县份百秆活虫数量超过防治指标(30头/百秆),较上年增加9个县份,其中:穆棱、北安分别为120头和86头,同比分别上升105.1%和168.8%;宾县、望奎、林口等7个县份在50~80头之间,富裕、拜泉、北林等11个县份在30~50头之间。今春冬后调查,全省玉米螟越冬平均存活率为83.7%,高于去年2.5个百分点,低于常年1.9个百分点。
2.田间诱蛾量整体处于较低水平。截至7月5日,54个县份、571个监测点性诱捕器及灯诱监测设备诱捕到玉米螟成虫,全省平均单台性诱捕器累计诱蛾25.5头,较去年下降13.9%,其中,31个县份较去年增加,22个县份较去年下降;单台性诱捕器诱蛾量最多640头,最少1头,地区间差异明显。
玉米螟越冬基数分布示意图玉米螟近三年性诱平均单台捕虫日序图
3.发生期略晚于常年。据各地监测点监测,二代区玉米螟成虫始见期为5月21日,略早于去年和常年。一代区39个重点监测点调查,越冬幼虫化蛹羽化进度晚于常年5天左右,死亡率平均为34.4%,分别高于去年和常年1.2个、8.4个百分点。
4.气象条件不利于发生为害。6月下旬以来玉米螟化蛹羽化集中期全省降水特多,气象预报7月中下旬我省降水仍大部偏多,总体气象条件不利于玉米螟发生为害。
综合分析,预计今年全省玉米螟总体为轻发生,大部分地区达不到防治指标,无需采取防治措施,但由于地区间发生极不平衡,个别基数较高、局部气候条件适宜的县份虫口密度将超过防治指标。各地要加强成虫诱测及化蛹羽化进度和田间卵量监测调查,准确研判发生趋势,依据防治指标确定应防地块,因地制宜,指导农户科学防控玉米螟。
防治建议:
对预计百秆玉米螟幼虫数量超过30头防治指标的地块,应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1.性信息素诱杀成虫。玉米螟成虫发生期(一代区一般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在村屯周边或农田周边,选用持效期2个月以上的性诱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诱杀玉米螟成虫。
2.释放松毛虫赤眼蜂灭卵。玉米螟成虫始盛期释放松毛虫赤眼蜂,每亩放蜂总量为15000头,分三次放蜂。
3.田间喷雾防治幼虫。在玉米心叶末期(大喇叭口期,约5%植株抽雄时)田间喷雾防治。防治药剂可使用生物药剂苏云金杆菌(Bt.)、印楝素、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
为保证防控效果,上述技术可同时使用,并可在雌穗期再施药1次防治幼虫。
原文链接:http://nynct.hlj.gov.cn/nynct/c100054/202207/b825f1c2b48f4797b519261af30e405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