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虽然不是玉米收获期,但在位于公主岭市的吉林省农嫂食品有限公司车间里,几十名工人却在生产线上忙碌。一穗穗鲜玉米经过切割、清洗、装袋、蒸煮等多道工序,发往全国各地。“全年都是生产期,加工鲜食玉米1亿多穗,销往世界16个国家和地区。”该企业负责人刘友刚说。
2022年3月3日“吉林鲜食玉米”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签约仪式,发布了《吉林鲜食玉米全产业链标准》,填补了鲜食玉米系列标准的空白,公主岭市的吉林省农嫂食品有限公司作为发布会代表企业,获得了真空鲜食玉米行业全国销量第一、电商销售额全国第一、出口量全国第一的荣誉。
“鲜”得有技术
在公主岭市南崴子街道房身岗子村,工人们正在智能化标准厂房里忙碌着。环岭街道迎新村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更大的智能化标准厂房正加班加点地生产。真空保鲜甜糯玉米穗、甜糯玉米段、甜糯玉米粒等正由农产品变成一袋袋精致的商品。“公司甜、糯玉米加工工艺是引进美国FDA和USDA生产工艺标准,并且已通过瑞士SGS国际通标公司:ISO9001认证及ISO22000认证。产品出厂前,要经过16道严格的品质检验。”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同样,吉林省农嫂食品有限公司按照省级科研中心标准,建立了3800平方米的玉米食品工程研发检测中心,“我们主要研发主食玉米食品、功能型玉米食品以及生物、医药中间体、玉米醇溶蛋白、玉米黄质等。”研发中心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吉林省农嫂食品有限公司不断拉长鲜食玉米生产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金色产业”。
“鲜”得有效益
“自从2016年入股公司种植甜玉米,农户拿到的利润比种普通玉米高多了。一公顷多收入6000元左右,我们还可以在公司打工,一个月3000多元,分红也有好几千。”农民孔祥成说话时,仍然舍不得停下手中的活儿。从2012年开始,吉林省农嫂食品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与1000多户农民签订种植合同,带领他们改善种植结构,直接使农民的收入提高了20%~25%。
过去,一穗玉米卖不上一元钱,好资源卖不上好价钱,农民日子过得紧巴巴。如今,同样大小的一穗玉米,不少农民和农业企业不仅卖出了高价,还卖到了全世界。在种植结构调整上,公主岭市依托黄金玉米带核心区的区位优势,发挥鲜食玉米产业基础好的独特优势,加大玉米品种内部调整,发展甜、黏等鲜食玉米和高淀粉、高糖、高赖氨酸等功能型玉米。“公主岭市以吉林农嫂、祥裕食品、德乐农业、吉农绿色、恒泰家庭农场等规模企业形成鲜食玉米产业集群,年销售鲜食玉米超4亿穗,产值达14亿元,远销中东、俄罗斯、智利等15个国家和地区,带动超5000户农民增收。”公主岭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孟繁强说,今年鲜食玉米基地预计发展到8.1万亩。
“鲜”得有道理
在进入加工生产前,公主岭市先把目光聚焦在种子与种植方面。先后建立种子研发中心、科研实验站等育种基地,吸引了一批国家、省级新品种试验示范项目落地和一批企业、科研机构落户。
“我们与吉林省农科院专家技术团队合作,选择品质优良的非转基因品种。”公主岭市朝阳坡镇德乐农业合作联合社负责人李德乐说,联合社具备先进的加工系统,引进全自动设备,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车间,产品可溯源,让消费者可快速查询鲜食玉米“种植—收获—加工”全过程。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dny/ncpjg/202207/t20220707_850366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