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寒潮来袭,初雪降临。宿州市四季艾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加工车间里却温暖如春。粉碎、筛选、轧绒、灌装……十几位在此务工的村民有序忙碌着。
“家门口有这么一个厂,真是太好啦!这里离家近,活也适合咱妇女干,收入也不错。”因老伴常年患病而致贫的村民李新云告诉记者,2018年开始,她和儿媳妇就一直在这个艾草加工厂上班,每人每月平均工资2000元左右。
2017年3月成立的宿州市四季艾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该市埇桥区夹沟镇津浦村。“合作社主要从事艾草种植、加工和艾草制品销售,目前艾草种植面积有496亩,艾草加工设备有20多台套,年产值近300万元。”该合作社负责人王树发说。
今年45岁的王树发脑子活,人勤快。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到浙江温州打工,帮人养猪,学会技术后,2007年回乡创业,办起了养猪场,规模逐年扩大,2010年至2015年每年出栏生猪2000头左右。“养猪风险高,市场不稳定。过山车似的猪价,让人心惊胆战的。”萌生转型的想法后,王树发一边养猪,一边寻找新的门路。
“我们夹沟有山有水,山上野生中草药也很多。以前,周围十里八村的老百姓都有种艾草的习惯。俗话说,家有三年艾,医生不用来。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养生保健成了新的追求,艾草就是养生防病的好东西。”从这里得到启发,王树发决定进军艾草产业,放弃了养猪。2017年他先试种了100多亩,摸清了艾草种植、管理、收割、储存等方面的技术要领。
“艾草种植投入较小,管理也不费神。” 王树发告诉记者,种完小麦种艾草,一年可以收三茬,晒干的艾草亩产量通常在2000斤附近,产值2000元左右。“看上去产值不高,但它的投入也小。艾草不像庄稼,只要把根埋进地里,每年都发芽。这叫一次种下地,长期有收获。田间管理也简单,没有病虫害,不用打农药,一亩施几十斤复合肥就可以了。头一年需要人工除草,收割和晾晒也需要一些人工。”
“当然要重视科技创新,合作社与安徽农业大学和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研发了‘夹沟四季艾1号’艾草新品种,具有根系发达、叶片厚、艾绒长、枝条均匀等优点;还通过增加加工设备,改造工艺流程,提高产品加工质量,丰富产品品种。”王树发说。
“只要储存得当,艾草越陈,功效越好。艾草收割后,直接放在地里晾晒,晾干后,打捆运进仓库陈化。哪一年收割的艾草,标注清楚,到了年份方可进加工车间。艾草经过粉碎、筛选、出绒等工序后,便进入下一个环节。”在合作社3000多平方米的仓库里,打成捆的艾草被垛成了小山,仓库边上是加工车间。
“艾叶制成泡脚粉,艾绒制成被子、枕头,艾渣制成艾香。”王树发说,合作社已陆续开发了艾条、艾柱、泡脚粉、艾草枕头、艾绒被、艾香等系列产品,注册了“夹沟四季艾”商标,产品通过网络渠道销往全国各地。他还与上海的一家医疗机构建立起稳定的供销关系,艾草产品直供上海。
四季艾种植专业合作社现有成员208户,流转土地496亩,租金每年每亩800元,其中有31户贫困户78亩地;合作社常年吸纳20多位村民就业,在加工厂上班的6位贫困村民,每人每月收入在1500元至2000元不等;合作社还收购周边乡村老年人采集的野艾10多万斤,增加他们收入10万元以上;通过提供良种根系和产品回收,带动周边乡村种植艾草约1000亩;今年4月份,合作社利用产业扶贫到村项目资金60万元,建设标准化仓库,每年给村集体增加收入3.6万元。
“依托特色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培育能人大户,发展电子商务,乡村产业才能行稳致远。”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周四季介绍,他们帮助四季艾种植专业合作社培训电商人才,支持合作社在淘宝、拼多多上注册“夹沟1号店”,鼓励合作社利用抖音等直播平台推销产品,2019年线上销售额50多万元,今年线上销售额80多万元;埇桥区妇联、农业农村局、科技局等部门也对合作社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
(记者 冯长福)
http://nync.ah.gov.cn/rdzt/nyfp/gzdt/55063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