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粮食时评 > 正文

【安阳】治理空心村的一剂良方 看林州市如何盘活老旧宅基地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1-11-23     来源:      作者:    

  曾经的破旧墙,如今的红瓦房;曾经的垃圾场,如今的麒麟池;曾经的杂草丛,如今的百花园……这就是林州市龙山街道其林台村。该村充分利用老旧宅基地,将废弃的砖瓦、旧石头铺成了艺术石头路,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的村庄在林州市处处可见。

  老旧宅基地能否盘活利用?空心村如何治理?近年,为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工作要求,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规范农村建房和宅基地管理,激活农村土地资源要素,盘活和综合利用好农村闲散宅基地,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林州市探索出了一条有序推进、丰富盘活全市农村宅基地的新路子。

  村落整治

  注重创新利用机制

  冬日暖阳下,采桑镇涧东村的小游园里,中青年村民在健身,老人们在下棋、晒太阳,呈现出乡村的和乐气氛。

  3年前,村里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拆除残垣断壁,腾出将近两公顷的老旧宅基地,用捶布石、石磙、磨盘、砌墙石等建成了一个小游园。村民宋俊周为了公共利益让出了5米宽的院子,拆除了门楼和厕所,常根生、常用成等5户村民主动配合村里拆除了部分老房子,受到干部群众称赞。村里借此在小游园北侧打造出一条“仁义巷”,整理故事,化风成俗,成风化人。

  在黄华镇庙荒村,记者看到,皂角古树下的广场上有村民在跳广场舞。这个广场也是利用老旧宅基地建设的,建成后不仅成为村民活动的好去处,还成为多个部门举办文化活动的场所。庙荒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郁林英向记者展示了重阳节开展敬老活动时,村里的姐妹秧歌队在广场上的合照,照片中每一名妇女脸上都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该市将“空心村”整治作为盘活利用好闲散宅基地的突破口,坚持以民为本,通过“空心村”整治,化解了长期积累的公共服务配套问题。河顺镇可乐山村、黄华镇高家庄村等将闲置的房屋改造成老年活动中心,增加健身器材、文化大舞台等,让老年人有了活动场所,减少了农村邻里纠纷,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老百姓收获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村落整治中,该市注重保障资金投入。出台清理残垣断壁和废弃院落的奖补办法,腾退土地每亩给予1万元奖补资金,把整理出的闲散地变成菜园、游园和果园。同时,突出多方联动。采取平台公司与部门相结合的方式推进,红旗渠集团把“空心村整治”包装成项目,用省级“土投资金”保障资金来源;国土部门负责项目立项、规划、技术指导、组织验收等工作;镇、村负责组织施工。

  该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全市共清理村内闲散用地1432处110公顷,腾出的土地建设成了菜园110个、果园56个、游园220个。

  试点先行

  培育经营主体

  “村民有生意头脑、会经营的就受聘景区当老板,不会经营的就把自家的房子和宅基地租给景区,每年收房租,自己还不误打工挣钱。”在石板岩镇桃花洞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松林介绍着村民的“致富经”。

  林州市以石板岩镇为试点,充分利用旅游小镇的资源优势,整合农户闲置宅基地、农房等资源,大力推进“三变”改革,使全镇闲置资源得到盘活。该镇积极推广“以村建社、以社养村”的“村社一体”发展模式,镇级成立联合社,村村成立合作社,坚持“以村建社、以镇联合、以质量兴社、以品牌强社”的发展思路,秉承“联社指导、村民自愿、进退自由”的开放办社原则,通过合作社这一农民经济组织,实现农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

  石板岩镇建成村级合作社15个,在专业团队指导下成立“村社一体”筹备工作小组,制定资产评估机制,组成评估团队,对村集体资产,村民闲置房屋、耕地、山林等进行评估、丈量,折合成股份,以股入社。盘活闲置房屋64005.39平方米,实现收益786520元。社员每间房屋的租金从300元/年增长为700元/年。盘活了老百姓的闲置资源,实现了家家是股东、人人能分红。

  因地制宜

  丰富盘活模式

  林州市以乡村产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依托文化自然优势,丰富盘活综合利用农村闲散宅基地模式。

  为规范和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林州市成立了农村宅基地领导小组,建立完善了市、乡、村三级管理体系,出台《林州市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规范审查程序,优化审批流程,形成了统筹合作、一体推进的部门合力。16个镇全部成立了乡村规划委员会和综合执法队伍,542个村建立了协管员制度,确保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规范有序推进。

  ——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充分依托林州市的乡村自然环境、乡土文化和全域旅游特色,在黄华镇西部片区、合涧镇洪谷山周边,利用农民闲置用房建设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和餐饮民宿等新产业、新业态。目前,全市有农家乐800余家,仅今年“五一”期间,游客突破100万人次,其中乡村旅游客流量达10万余人次。

  ——与工业物流相结合。位于红旗渠产业集聚区周边的陵阳镇和姚村镇,利用闲置住宅和闲散院落发展家庭式作坊和仓储物流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和群众增收。

  ——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全市共开办村办幼儿园30家,建设物流点及农村电商342个,建设村史馆、文明实践中心205处,方便和丰富了群众生活。(记者 刘剑昆 通讯员 符 旺)

责任编辑:王志远
http://nynct.henan.gov.cn/2021/11-22/2351144.html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