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合浦县是广西的畜牧大县。牛养殖是合浦县畜牧业的主导产业,辖区内草山草坡(含林带)90809.48公顷,养殖环境适宜。2020年存栏牛7.92万头,其中能繁母牛约2.85万头(能繁杂交母牛1.26万头),年出栏牛1.23万头。合浦县以市场为平台,以规模养殖场为龙头,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依靠科技和项目推动,走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养殖。2020年,合浦县“致富牛”产业带动农户2万多户,其中贫困户2356户,牛养殖人均增收4500元以上。
一、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根据本县实际情况及贫困户产业发展需求,把牛养殖列入县级“5+2”特色产业目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供给侧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为动力,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强农惠农政策,加快牛生态养殖方式和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设施化、品牌化水平。以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为载体,推动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牛养殖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
二、构建技改体系,牛改工作再上新台阶
以杂交牛基地建设为平台,依托广西大学动科院、广西畜禽品种改良站及市县畜牧站等技术单位,为基层培养16名配种员。建成1个市级牛冻精液氮中转站,15个牛人工授精配种点,全县14个乡镇开展水牛品种改良,形成了“冻精生产—市冻精中转站—乡镇供精点—人工授精技术员”的改良体系。通过本交和人工授精两条腿走路的方法,开展畜禽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全面提高牛品种改良工作,全县牛人工授精配种受胎率达到66%。牛品改覆盖全县248个行政村,受惠农户21680户,年配种母牛11000头以上,每年农民从牛品改直接受益750万元(按每1头比同期成年本地牛增加1000元计),牛杂交改良利用取得成效。
图为东园奶水牛养殖场的奶水牛
三、创新发展模式,循环高效亮点纷呈
以肉牛饲养为基础和纽带,形成了“果园种草-牧草、酒渣喂牛-沼液、沼渣种果菜草”的工、农业生态循环模式,经济、社会和生态示范效益明显。合浦东园家酒厂充分利用自身酒渣和牛改优势,建立了蒸酒-养牛-沼液、沼气、沼渣-发电、生物肥、饲养蚯蚓、灌溉牧草-蒸酒、养牛等一系列的循环生态养殖模式,同时通过“公司+基地+农民”滚动发展模式,发放奶水牛给农户饲养,目前已发放奶水牛576头,每年为养殖户增收70多万元,实现公司和农民“双赢”。公司还在常乐镇、北海冠头岭及廉州镇高坡村建设了三个奶水牛繁殖场,存栏杂交奶水牛3850头,是全国最大的奶水牛养殖示范场。东园循环农业产业核心示范区(四星级)响应脱贫攻坚和产业富民战略部署,采取“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实施“保底价收购”,累计发展农户102户养殖架子牛256头,增收373.76万元。同时通过租赁承包方式种植有机水稻3600多亩,免费提供有机肥250吨发展豇豆种植5000亩。开展牛品种改良、有机肥种植技术等培训,培训农民、技术员800多人次,辐射全县235个行政村改良能繁母水牛23750头,年产杂交奶水牛12000多头,年产值1.2个亿,推进产业富民。
四、联结联营,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2020年,全县整合10个贫困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与广西合浦县吉吉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经营发展村集体经济肉牛养殖项目。项目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核算,建设标准化生态养殖牛栏6条7000多平方米,配套沼气池、消毒室、检测室及原料基地等设施设备建设,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0万元,改变贫困村以往发展村集体经济单打独斗的格局,贫困村不单独设立项目基地,形成“大产业、大家做”的浓厚氛围,提高产业项目抗风险能力,确保财政支持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资金保值增值。
五、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
建立以广西东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吉吉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南国乳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以肉牛标准化建设项目、秸秆养牛示范项目、循环经济建设项目、奶牛标准化建设项目为依托,发展以廉州镇、石康镇等9个南流江沿岸乡镇为主的乳肉兼用型杂交奶水牛,同时充分利用北海中粮集团、北海果香园集团、果香源加工厂等二十多家农副产品加工厂下脚料(菠萝皮、菠萝渣、木薯渣、果皮、甘蔗渣等)及大量的玉米秆、甘蔗叶、稻草秸秆等非粮饲料,发展存栏奶水牛1.5万头,带动1500户农户发展杂交奶水牛挤奶,年产水牛奶4000吨。建设年产6000吨的生物有机固体肥加工厂,以东园循环农业产业核心示范区为基础,创建广西四星级乡村休闲农业示范点,形成了以奶水牛为龙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图为东园的生物有机固体肥成品车间
http://nynct.gxzf.gov.cn/xwdt/cyfp/t100973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