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米”“长白山人参”“黄松甸木耳”……“十三五”以来,我省围绕农业的白金(大米)、黄金(玉米)、彩金(杂粮杂豆)、铂金(人参)、黑金(黑木耳)“五张名片”,将品牌与地域、农耕、民俗文化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吉字号”农产品品牌,带动一批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快速成长,农产品品牌市场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大幅提升,有力促进了全省大米、玉米、杂粮杂豆、人参、食用菌、畜牧等产业优化升级。
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我们企业的大米依托‘吉林大米’的品牌优势,销路更广了,产品种类也丰富起来。”新米上市的时节,舒兰市七里乡明星村宝龙仓米业负责人姜涛看着每天不断增长的订单十分兴奋。
“十三五”以来,我省加强统筹推动和规划引领,构建了产业链、产品链、价值链相衔接的品牌建设体系。推动品牌培育和优势区建设有机衔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彰显区域资源特色,又放大了主打品牌效应。同时,引进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助推我省农业品牌建设。在长三角、珠三角、环勃海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吉字号”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吉林大米”还入选2016年G20峰会和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指定用米。
此外,我省还积极挖掘国内外两个市场潜力,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推动品牌宣传推介多元化创新,努力把品牌建设触角延伸到主销区,推进社会资源整合,引入文化创意元素,纳入了多产业融合发展轨道,提升了“吉字号”品牌形象。可以说,农产品品牌建设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带动作用效果明显,促进了农产品增值,拉动了生产企业提质增效。
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农产品“含金量”增加
“吉字号”品牌农产品以其品质优良、安全可靠、诚信度高,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截至目前,全省有效使用“三品一标”产品数量2054个,其中有机农产品144个、绿色食品1105个、无公害农产品78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3个,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3个。全省累计纳入省级平台追溯管理的品牌农产品生产主体800多家,纳入国家追溯平台的728家,纳入国家追溯平台管理的监管机构、检测机构、执法机构189家,我省农产品牌质量日益提高。
东北特产之一的人参,是我省极具代表性的农产品,世界闻名。我省作为人参主要产区之一,“长白山人参”以190.48亿元的品牌价值荣登“2017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全国百强品牌”榜首,注册获得马德里联盟82个缔约国及10个特定国家和地区国际商标保护。
随着我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不断加强,区域公用品牌也逐渐成长起来。结合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新培育区域公用品牌32个,“梅河大米”“榆树大米”“双阳梅花鹿”等4个区域公用品牌,2017年被中国农交会授予“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2018年入选中国100个品牌农产品名单。
2019年,“抚松人参”“汪清黑木耳”“舒兰大米”“九台贡米”“榆树大米”等11个区域公用品牌入选全国300个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名录。省内48家农业企业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55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品牌录入中国农业品牌公共服务平台。
多领域推进品牌建设
让“吉字号”深入人心
在加强品牌建设的同时,我省还注重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夯实农产品的质量基础。“十三五”期间,我省修订人参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4项、地方标准46项。“人参等中药材育种与规范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地理标志产品吉林长白山人参》获得国家标准突出贡献二等奖,这是我省人参产业标准获得国家奖项的历史性突破。
品牌有了影响力,就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我省积极为企业搭建项目及产销平台,既要“走出去”,又要“请进来”,进行有效的产销对接。2019年,首次举办全国百户农业企业进吉林活动,协调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邀请全国100多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代表来我省开展产销对接,达成一批合作项目,现场签约额9.3亿元。
为了进一步培树品牌形象,我省进行多渠道宣传推介,通过央视、凤凰卫视中文台、资讯台,在南航班机、机场、车站等地广泛宣传“吉字号”品牌农产品。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吉字号”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修订和完善,继续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工程,不断开创全省农产品品牌建设新局面,提升“吉字号”品牌的美誉度和市场影响力。在不断挖掘全省农产品品牌内涵的基础上,采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联动、线上线下两手发力的策略,积极探索“互联网+”品牌宣传新途径,开展“新媒体+网红”品牌宣传对接模式。
http://agri.jl.gov.cn/xdny/scyxx/202101/t20210118_7914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