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底,我省保护性耕作发展势头迅猛,参与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作业的合作社达1310个,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由2015年的450万亩增加至1852万亩,超出国家2020年度任务552万亩。
“十三五”期间,我省不断加大保护性耕作推进力度,始终保持全国首位。2020年,国家启动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我省随后也制定了《吉林省保护性耕作推进行动方案(2020-2025年)》和《吉林省2020年保护性耕作实施方案》。
保护性耕作在农安、长岭、双辽等8个县市开展整县推进,实施面积均在100万亩以上,双辽市基本实现全覆盖。我省以整体推进县为重点,建设县乡级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30个,每个基地安排省县两级专家,定点指导,因地制宜开展多种技术模式对比。目前,我省建立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效果监测点15个,与中科院地理所、省农科院、吉林农大3家单位合作,开展保护性耕作长期效果监测工作。
我省成立保护性耕作专家指导组,与市县开展“一对一”定点指导,探索秸秆归行、条带少耕、苗带深松、护苗施肥等技术措施,指导各地强化栽培、施肥、植保等农艺措施,优化配套机具装备,形成不同区域特点的秸秆覆盖耕作技术模式。我省还组织30多名农民“土专家”讲师团,以生产实践、典型实例和亲身经历,现身说教,开展“实战”式宣讲培训。采取微视频、网上直播等方式在线解读政策、答疑解惑,共开展直播27场次,受训人数超20万人次,快手平台专场观看量达60万次,将相关政策及时传达给农民,让农民吃下“定心丸”。
在能力保障方面,“十三五”期间,我省统筹整合相关资金,用好农机补贴、作业补贴“两个钱”。坚持补贴到田、落实到户、责任到人,2020年共安排保护性耕作作业补贴资金7.2亿元(含省级配套2亿元)。支持“康达农机”等生产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全力组织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对保护性耕作所需机具采取上限足额补贴,调动农户购机积极性,2020年新增5000台左右,保有量达到2.3万台。18个县(市、区)组织农户安装信息化监测设备6111台(套),提高验收工作的质量效率。
http://agri.jl.gov.cn/xdny/nyjxh/tg/202101/t20210111_7903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