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粮食资讯 > 正文

采煤村蝶变“秀林花谷”

发布时间:2021-08-12     来源:      作者:    
8月5日,记者从青兰高速邯郸峰峰矿区和村站下道,沿0号旅游公路行驶约10分钟,便来到滏阳河畔、响堂山脚下的姚庄村。只见姚庄村被绿树掩映,道路整洁,环境优美,一点也看不出过去的模样了。

  姚庄村曾是一个典型的采煤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地小煤窑迅猛发展,最多时有10来座小煤窑,村集体名下就有5座。村党支部书记武金增回忆:“全村500多户,各家各户青壮劳力几乎都在煤矿上班。”

  挖煤虽然让村民鼓起了钱袋子,但带来的环境污染也让大家深受其苦。

  “运煤车从村里坑洼不平的土路驶过,整条街道烟尘滚滚,远看就像一条大黑龙。”村民李增喜曾下过十几年煤窑,说起村庄原来的生活环境,他感慨不已:“街面上常年积累的粉尘、煤尘能没过脚面,家里窗台上也是厚厚一层,一年四季不敢开窗户。”

  作为国家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峰峰矿区因煤炭资源储量大、埋藏浅、品质高,逐步形成了以煤炭及相关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然而,多年过度开采也造成了地表沉陷、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生态问题,随着资源日渐枯竭,转型发展成为这座老工矿区的必答题。

  2000年左右,随着国家的治理,姚庄村十几座小煤窑相继关闭,曾靠挖煤为业的村民不得不另寻生计,外出务工成为很多青壮年的选择,留下来的多是老人和儿童,村子成了“空壳村”。

  小煤窑关闭了,“闭矿后遗症”却延续了十几年。

  改变源自2019年。当年,姚庄村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党支部”模式,整村流转2100多亩土地,与河北荣诚润盛生态园林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打造集现代设施农业、特色种植、农业观光、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响堂秀林花谷。

  “家门口就能就业,既有了稳定收入,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和孩子。”8月5日一大早,47岁的村民武丽红戴上草帽,骑着电动自行车准时来到橡树苗基地。“俺在基地打工每月能挣2000元左右,加上爱人的务工收入,一年收入五六万元不成问题。”在田间拔草的武丽红告诉记者,像她一样,全村有五六十人常年在基地务工。

  沿着园区道路驱车前行,目之所及,满眼绿意。基地内,白蜡、国槐、五角枫等苗木身姿挺拔,树苗下栽种的谷子已开始挂穗,绿油油的矮秆酿酒高粱长势喜人。

  “这片区域原来都是小煤窑,现在全部种上了苗木和谷子。”望着向远方铺展的绿色,荣诚润盛公司姚庄基地负责人刘承豹介绍,2019年公司对煤矿占地进行复耕,栽种了苗木和农作物,如今完全看不出昔日煤矿生产的印迹。

  “发展粮苗间作等林下经济,不仅提高了亩均效益,实现了常年用工,为村民提供了稳定就业门路,每年还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0万元。”刘承豹介绍,姚庄村地处丘陵地区,适宜种植谷子等农产品,“我们正着手建立中央厨房,通过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目前已完成项目选址。”

  姚庄村距滏阳河源头仅四五公里,对采煤造成的沉陷区,当地通过引水造景等方式进行修复,打造湿地公园,发展生态观光旅游。

  “以前这里烟尘蔽日,现在绿树红花,色彩斑斓。”傍晚时分,按下快门,峰峰矿区摄影爱好者杨元杰记录下湿地公园的美景。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让他的照片色彩更丰富,也让他的镜头中出现了绿头鸭、白鹭等十几种嬉戏的水鸟。

  生态在变样,村庄的人居环境也在变样。近年来,姚庄村不仅进行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还全部完成农村改厕,铺设污水管网1.4万余米,彻底告别了“污水靠蒸发”历史。

  不仅是姚庄村,5年来,峰峰矿区全域推进生态修复,推动矿山变青山、矿区变景区。全域绿化持续推进,目前已完成102处裸露矿山修复和11座煤矸石山综合治理,完成各类营造林20余万亩,林木覆盖率由2016年的17%提升到近50%。加强水生态修复,开展滏阳河、牤牛河及跃峰渠、滏南渠、滏北渠“两河三渠”治理,实施滨湖生态修复工程,滏阳河断面水质优于国家Ⅲ类标准,实现了“一镇一湿地、一乡一公园”。

  环境美,人气旺。“下一步,村里将打造特色民宿、青少年劳动教育基地等项目,来这里不仅可以赏风景、品美食,还能采摘游玩。”离开姚庄村时,武金增向记者介绍未来发展规划。


http://www.moa.gov.cn/xw/qg/202108/t20210811_6373905.htm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